此時二人已經偏離了山道,來到一處不知名的密林之中,李如劍在話音落下之后,將手中重劍立在自己面前,以重劍為圓心,地面積水和泥濘層層向外涌動,樹木紛紛倒伏,從上空俯瞰,好似一個正在緩緩綻開的傘面。
李玄都身形飄起,躲過這道氣機漣漪的同時,隨手打出一道“玄陰劍氣”,穿過層層雨幕,化作十余道劍氣,如同箭雨一般激射向李如劍。
方才李如劍以輕劍舉輕若重,現在李如劍便以重劍舉重若輕,足足三百斤的重劍,在他手中竟是如柳條樹枝一般,在一瞬間化作八種變化,一曰三頂,二曰三扣,三曰三圓,四曰三敏,五曰三抱,六曰三垂,七曰三曲,八曰三挺。瞬間封死了所有空隙,沒有使任何一道劍氣落在自己的身上。
李玄都道了一個“好”字,身形一掠而下,一掌拍在“金靈”重劍的劍身之上,使得整個劍身周圍的氣機震顫不休,乍一看去,就好似火焰上方的煙氣扭曲,亦或是一顆石子亂了井中月。
李如劍干脆是棄了“青螭”,改為雙手握劍,冷冷道:“方才說四先生說我用雙劍時便會出劍,為何此時仍是遲遲不肯出劍,難道就這般看不起我李如劍嗎?”
李玄都平靜道:“我說的雙劍,是你雙劍齊出,而不是用一劍便要舍棄另外一劍,這算什么雙劍?”
李如劍說道:“方才四先生所用,似乎不是本門劍道。”
“沒錯。”李玄都點頭道:“此乃陰陽宗的‘太陰十三劍’,魔道之劍,若是你能破去這魔道之劍,我便用本門劍道與你交手。”
“欺人太甚。”李如劍怒哼一聲,氣勢驟然攀升,不但瞬間逼退李玄都,而且又一步長掠,直撞后退的李玄都。
李玄都雙手抱圓,用出“陰陽兩極生”,雙手按住李如劍的劍鋒,身形一轉,將其直接丟擲出去,不過李如劍這一劍的氣勢也不是李玄都能在一時半刻之間化解的,被其裹挾,于是兩人一起騰空而起,向山外飛去。
天人境可以凌虛御空,歸真境卻是沒有這等神通,不過這也難不住李玄都,直接駕馭“青蛟”和“紫凰”自雙袖掠出,雙腳踩踏飛劍,又與李如劍正面相擊一次。李玄都一掌拍在李如劍的額頭上,不過同時也被李如劍一劍橫掃在腰間,兩個人瞬間拉開距離,遙遙相望。
李如劍凌空而立,手持重劍,天人境大宗師的氣勢展露無疑。
李玄都則是飄搖落地,任由兩柄飛劍環繞身周,瀟灑依舊人,然后雙袖一卷,無數雨珠被氣機裹挾,立時改變方向,雨珠與雨珠串聯成線,線與線又成一面,萬千雨滴串聯成一張好似珠簾的細密劍網,朝著李如劍當頭罩下。
此乃“北斗三十六劍訣”中的“綰青絲”一劍,玄女宗的“纏心絲”便是由此衍生而來,此劍與方才李如劍所用的“開山式”截然不同,后者好似壯碩大漢,前者卻好似嬌柔女子。
李如劍渾然不懼,一劍斬出,一力降十會,憑借充沛氣機,使得天地元氣扭曲異常,將那些雨劍悉數攪爛。
李玄都虛手一指,輕聲說了個“去”字。
萬千雨水再次凝聚成劍,密密麻麻攢射李如劍,竟是有了幾分沙場上箭雨如幕的景象。
這便是上乘御劍之道與馭劍的根本區別所在,御劍之道,萬物皆可為劍。
幾乎同時,李如劍運轉“東華紫薇劍訣”中的“劍甲術”,使得手中“金靈”在一瞬間化作數十劍并列,仿佛一面墻壁,擋在身前。
雨劍落在劍甲上,響起一連串讓人頭皮發麻的劈啪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