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此劍緩緩出鞘,竟是隱隱響起一聲龍吟,震人心神,哪怕是幾位出身天魁堂的清微宗劍客都露出驚駭神色,仿佛有真龍降臨,巨大的龍威讓所有凡人心生畏懼。
僅以此劍表現出來的威勢而言,更甚于李玄都的“人間世”,不過并不是說此劍就比“人間世”更強,而是因為“人間世”與李玄都人劍合一之后,“人間世”的強弱與李玄本身修為都息息相關,而李玄都在未曾踏足天人境之前,還不是李如師的對手。正如李如師所言,他可不是黑白譜上的廢物,否則他也不會生出斬殺李非煙的念頭,哪怕他有整個天魁堂作為依仗。
李非煙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緩緩吐出三個字:“應帝王。”
“應帝王”,刀劍評上排名第三,僅次于“叩天門”和“人間世”,此劍曾經是大魏歷代皇帝的佩劍,只是除了太祖、太宗兩位馬上皇帝之外,后來的皇帝逐漸不再有一以當千的超絕武力,這柄名劍也就明珠蒙塵,只能被深藏在大魏皇室的秘庫之中,直到天寶帝登基,太后謝雉掌權,在謝雉第一次去見李道虛時,就將此劍當作見面禮,后來李道虛又將此劍傳給了宗主李元嬰,這也是李元嬰為何僅僅是天人逍遙境,卻能登上太玄榜的原因之一。
李如師為了對付李非煙,特意從李元嬰手中借來了“應帝王”。
李非煙不敢大意,閉上雙眼,拔出背后的“青云”,豎立自己面前,青色的劍身上倒影出李非煙的模糊面容,然后李非煙手腕微微擰轉,使得“青云”變為一側劍鋒面對自己,就像一條細細的青色細線將她的面龐從中分成兩半,她猛地睜開雙眼,瞳孔中映出一片青色,似是有無盡的青云翻涌,又像是在九天之上高速飛掠,無數靜止不動的浮云正飛快向后退去。
李非煙語氣淡然道:“李如師,當年我沒有‘青云’,你也沒有‘應帝王’,那時候你就不是我的對手,現在多了這兩把劍,你就能勝過我了嗎?”
李如師冷笑道:“是勝是敗,不斗過一場怎么知道?”
李非煙冷哼一聲:“既然你執迷不悟,那就休怪我出手無情了!”
說罷,李非煙不再多言,手中“青云”前指,整個人瞬間來到李如師身前三尺處。李如師則是恰到好處地橫劍身前,擋下了李非煙了這一劍。
到了夫妻二人這般境界,清微宗中能學的絕技都已經學完,除了李道虛之外,不存在誰多學了什么的可能,“應帝王”和“青云”也在伯仲之間,刀劍評上排名只是相差一位而已,所以此時交手,比拼的就是經驗和境界修為,毫無疑問,是李非煙占據了絕對的上風,她在鎮魔臺上的這些年里,不可能十幾年如一日地看風景,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靜坐苦修,不受外物侵擾,使得她的境界修為愈發精深,距離造化境已是不遠,反而是李如師在這些年來要分心于各種俗務,本就不如李非煙的他,愈發不及。
李如師對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又帶了三十六柄飛劍和三十六名劍客。
當初李如師與唐秦交手時,曾經以“北斗三十六劍訣”一人布陣,實際上這并非是“北斗三十六劍訣”的真正用法,其真正用法應該是三十六人布成一座劍陣,如此便可將劍陣的威力發揮到最大,這套劍陣也被稱之為“北斗三十六天罡劍陣”。
此時李如師便是要用一整套“北斗三十六天罡劍陣”來絞殺李非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