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老者眼神陰沉:“閣下倒是對于內廷之事知之甚多。我正是御馬監掌印太監。”
從頭到尾,老者都沒有用“咱家”二字,嗓音更是聽不出半分尖銳,反而是渾厚有力,中氣十足,半點也看不出是一位閹人。
李玄都點了點頭:“我早就聽聞內廷有四大高手,司禮監掌印楊公公,司禮監首席秉筆柳公公,御馬監掌印馬公公,再加上一個兵仗局掌印石公公,都是大內高手,等閑不會離開皇宮,沒想到今日能在這里見到四人中的馬公公,實在是有些……驚喜。”
朝廷有內外之分,外廷設內閣、五軍都督府、六部九卿、督查院等,內廷設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為二十四衙門,按照律制只有這二十四衙門的掌印宦官才可以稱為太監,下設左右少監,除此之外,再加上司禮監中的幾位秉筆,以及織造局、市舶司以及各地鎮守宦官,可以尊稱為太監。
司禮監統領內廷,對等外廷內閣;御馬監統領禁軍,對等于外廷的五軍都督府。如今無論內廷外廷,都是文強武弱的局面,至于兵仗局,專門負責各種寶物、兵器、甲胄等,幾乎囊括了大魏皇室近二百年的珍藏,故而兵仗局掌印權位不高,卻十分關鍵。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四位大內高手,至于其他門內廷衙門中,是否還藏有高人,就只有大魏皇室自己清楚了,畢竟是天家底蘊,等閑小覷不得。
高大老者的眼皮微微一跳,江湖與廟堂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溝壑,使得兩者并不相通,“內廷四大高手”這個說法,不算隱秘,卻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知道的,最起碼要在公門內修行過一段時日才有可能聽聞一二,再看此人身著青鸞衛的官服,難不成此人是潛藏在青鸞衛中的一位隱世高人?
馬公公看了眼被捆得結結實實的年輕世子,緩緩開口道:“這位世子殿下是燕王殿下的幼子,你既然對于朝廷如此熟悉,就該知道這位燕王殿下是什么性情。”
李玄都臉色稍顯凝重。
如果不談那些如同被圈養的大小王爺,那么真正能在朝堂上說話的王爺共有三位,分別是晉王、唐王、燕王,其中晉王和唐王是同輩人,尤其是晉王,最是年輕。當年太后謝雉拿下顧命四大臣時,只有二十七歲,協助謝太后謝雉的晉王,也不過剛到而立之年而已。那時候是天寶二年,如今是天寶七載,由此推算,晉王如今也不過才三十五歲而已。可燕王如今已經是古稀之年,不僅歲數比晉王大了一倍,而且輩分也高出一輩。不過這些都不是讓李玄都重視的原因,李玄都在意的是這位燕王與齊王之間的關系。
齊王就是徐先生,同時也地師徐無鬼,當年謝雉入宮一事,就有這位燕王的影子。
至于這位燕王幼子,李玄都當年在帝京時也聽說過,燕王老當益壯,于是老來得子,說是兒子,從歲數上來說,幾乎與孫子相差不多,難免驕縱,故而這位世子殿下在帝京城中是出了名的跋扈,闖了不少大禍,不過都被燕王一一遮掩過去。不過當年張肅卿也是如日中天,這位燕王世子再怎么跋扈,還不敢惹到張白圭和張白月兄妹二人的頭上,李玄都自然也是未曾得見。
李玄都心中暗忖:“堂堂御馬監掌印出京,身懷圣旨,怎么會帶著這么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紈绔子弟?就算朝廷腐朽至極,謝雉和晉王等人也不至于將國事如此兒戲。除非此人是代表了燕王,燕王與齊王關系親密,難不成這次御馬監等人出京與地師有關?或是與西北有關?”
如果這個猜測為真,那么李玄都可以斷定這就是宮官設下的一個局,因為宮官篤定李玄都會對廟堂之事感興趣,同時也能間接說明宮官不希望馬公公等人能夠順利成行,想要借李玄都之手來攪亂謝雉的謀劃。
雖然明知道是宮官這個女子的計謀,但李玄都還是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是越來越感興趣了,一位大太監,一個燕王世子,站在馬公公身旁的那個帶刀之人,想來也不是尋常人等,這么一伙人經過平安縣城,意欲何為?答案也不難猜,平安縣是蘆州和荊州交界之地,過了平安縣,自然是荊州境內,難道是去江陵府見趙良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