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只覺得晦澀難懂,從未聽過,大天師聽了片刻,方道:“佛家有《千佛名經》,分為三部,分別是《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燃燈古佛是過去佛,所以悟真大師誦的是《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隨著悟真的誦經之聲,原本黯淡無光的佛光漸漸散發出金色光澤,如一輪今日,耀眼逼人。
便在這時,悟真手結無畏印,繼而變化蓮花印。
那佛像竟是跟隨悟真的動作同樣變化為蓮花印。
下一刻,佛像旋轉,變作面壁姿態,地面上隨之裂開一道門戶,其中有向下臺階。
李玄都只覺得神奇無比,若是換成他,怕是用幾個月的時間都找不到這里,更何況是想出破解之法了。
大天師當先走入其中,其他人緊隨其后。
這條通路一直向下,眾人不知其中深淺,只是以普通行走的速度慢行,如此走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估摸著這時候已經到了中岳的山腹深處,眼前驟然出現一片光亮。
一行出了通道,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巨大佛像,站立于蓮花之上,高有十余丈,在周圍則是數不清的長明燈,將此地照亮。
再看周圍,此地原來是一處巨大的石窟,與佛像登高,占地與大雄寶殿相差無幾,除了這尊佛像之外,還有許多塑像,分列左右,皆是端坐于蓮臺之上。
李玄都總覺不對,走近一看,卻發現那根本不是什么佛像,而是一個個“活人”。此時便聽悟真說道:“佛門高僧死后身軀不朽,想來這些人就是靜禪宗的歷代祖師了。”
李玄都不由咋舌,沒想到這里竟是一處類似塔林的所在。
聽悟真如此說,眾人皆是對這些靜禪宗祖師恭敬行禮,請恕叨擾之罪。
張靜修也不例外,行禮之后,說道:“大家各自找一找,看看有沒有特殊之處。”
正道眾人應了一聲,四散開來。
李玄都卻是來到諸位靜禪宗祖師身旁,細細觀瞧。
然后他猛然發覺這些蓮臺下方均有字跡,皆是這些靜禪宗祖師生前的法號生平,其他人他都不認得,可排名最后一人他卻是久聞大名,正是被地師暗算的方靜方丈。
李玄都也算是帝京之變的當事之人,想到方靜方丈正是為了調停大天師和師父李道虛的爭斗才冒險進京,最終落得一個身死下場,心中自是敬佩,畢恭畢敬地對方靜方丈的遺骸拜了三拜。
李玄都拜畢起身,抬眼時,忽地發現“方靜方丈”的座下蓮臺上似乎若干痕跡。他心生好奇,上前一步,凝目細看,卻是一尊僧人小像,擺出一個奇異姿態,似是手搭涼棚,正在舉目眺望。
李玄都只是看了幾眼,竟是生出幾分熟悉之感,略作思索之后,暗忖道:“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似是‘天眼通’?”
李玄都又向方靜方丈旁邊的那個蓮臺,其上同樣刻畫了一名僧人,卻是作側耳傾聽之狀,李玄都心中一動,立時明了:“這便是‘天耳通’了。”
李玄都又向其他幾位祖師看去,有人空無一物,也有人如這兩人一般刻有僧人小像,姿態各異,分別是對應了“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只是李玄都遲遲不曾找到六神通中最為玄妙被譽為長生久視之道的“漏盡通”,讓他好生失望。
忽然他心中一動,望向正中那座“頂天立地”的巨大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