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的焦躁、急切也被他盡數收斂下來,只剩下一片如死物的冰冷。
下一刻,在兩人周圍出現無數逸散劍氣,就像尋常劍客出劍時帶起的劍風,并非是有意為之。李玄都身形前掠,手中“人間世”朝著李元嬰當頭斬下。
李元嬰抬起手中的“應帝王”,橫劍身前。
一橫一豎。兩者相交處,無數劍氣瘋狂向外迸射四濺。
若是比拼氣機修為,李元嬰定然不是李玄都的對手,所以在這次交手中,稍稍吃了個暗虧,此時兩人都是單手持劍,他忽地左掌猛擊而出,這一掌變幻不定,籠罩了李玄都周身上下十幾處要害,李玄都若是閃避,便要落入下風之中。只見李玄都也伸出左掌,與李元嬰擊來的一掌相對,“砰”的一聲響,雙掌相交。李元嬰身子飄開,李玄都卻端立不動。這便是在氣機修為上分出了高下。
李元嬰喝道:“這便是‘太平青領經’的玄妙嗎?”
那日在青領宮中,張海石已經說明了太平宗和清微宗的關系,李元嬰自然也知道兩家功法同是出自當年的太平道,如今李玄都做了太平宗的宗主,自是會將兩家功法融匯一爐之中,重現當年的“太平青領經”,堪比正一道的“五雷天心正法”。在李元嬰看來,李玄都修煉了完整的“太平青領經”,而他修煉的“玄微真術”乃是自“太平青領經”的若干片段衍化而成,與完整的“太平青領經”相較,威力自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他對上李玄都之后,萬不能正面力敵,否則定然抵受不住,要敗下陣來。
李玄都冷冷不言,當下一劍向李元嬰刺去。
李元嬰仗劍封住,數招之后,“砰”的一聲,又是雙掌相交。李元嬰一觸即分,手中“應帝王”圈轉,向李玄都腰間橫斬而去。李玄都豎劍擋開,左掌發力,向他背心直擊而下,這一掌居高臨下,勢道奇大,乃是金剛宗的“大寶瓶印”。
李元嬰用出“萬華神劍掌”,反轉左掌一托,“啪”的一聲巨響,雙掌第三次相交。
李元嬰身形向外飛了出去。李玄都左手掌心中但覺一陣疼痛,舉手一看,只見掌心中已經是鮮血淋漓,同時一股詭異劍氣沿著傷口進入他的體內。兩人同出一門,李玄都自然知道“萬華神劍掌”的關鍵就在于掌中藏有劍氣,剛才對掌之間,李元嬰自知氣力不及李玄都,便以劍氣破敵,以傷換傷。
李玄都自忖有“漏盡通”在身,不怕些許傷勢,愈合傷口的同時運轉氣機,不讓那股劍氣上行。然后長劍如疾風驟雨般攻了過去。李元嬰揮劍還擊,劍招也變得極為狠辣猛惡。
這時候暮色蒼茫,李玄都不再尋求脫身之法,李元嬰也不求纏住李玄都,兩人竟是開始生死相搏。
就在此時,李元嬰突然劍法一變,招數極為奇詭,似虛似實,若斷若續,又暗合星宿之列,透發出一股玄秘無常的劍氣,每一劍都會在虛空中留下一道帶著絲絲縷縷黑氣的“焦痕”,與“逆天劫”形成的劍痕不同,這些“焦痕”猶如蛇蟲活物,蠢蠢欲動,若是凝神望去,甚至還會被擾亂心神。
李玄都也隨之變化,所用劍法與李元嬰竟是極為相似。
二人攻守趨避,配合得天衣無縫,便如當年還未兄弟反目的互相拆招一般。
這套劍法,更勝于“劍心太玄意”,正是“太陰十三劍”中的第十三劍“心魔由我生”。
兩人越斗越快,“人間世”和“應帝王”的劍身上各是燃起熊熊陰火,極是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