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笑笑之間,便到了傍晚。商隊選好地址,安營扎寨,一切都有章法,不需要李玄都多去費心。因為此地距離枯羊鎮不遠,而枯羊鎮周圍又有遼東鐵騎駐扎,所以很少有馬賊敢于深入此地,也不必擔心馬賊夜襲。
冬天日短夜長,很快便天色一片漆黑,李玄都悄無聲息地離開自己的帳篷,往東北方向急掠而去。按照景修的推測,此地會有一場戰事爆發,具體時間就在兩三天之內,李玄都打算去碰碰運氣,能看到最好,看不到也不強求。
李玄都以天人無量境的修為御風而行,只是大半個時辰便來到預定地點,
朔風呼嘯,又在晚上,可謂是滴水成冰,李玄都站在一處小丘上望著腳下的一馬平川,一動不動,好似與此方天地已經融為一體,雖然他未曾隱去身形,但也不會引起旁人的絲毫注意,這便是天人境的玄妙了。
李玄都的運氣不錯,當天際盡頭涌起一抹深藍的時候,遠方有許多隱隱約約的人影正快步奔來。這些人未曾騎馬,只是徒步而行,可速度卻不遜于馬匹奔馳,甚是驚人。此時是一天中最為寒冷的時候,幾乎到了呵氣成冰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堅持作戰之人,必然是身懷不俗修為,能夠以體內氣機抵御嚴寒。
大魏實行衛所制度,在全國設立衛、所兩級,士兵設立軍戶。但是自世宗皇帝之后,在這一正統規制之外,還出現了家丁制度。所謂家丁,就是武將所轄不入兵籍者,是將帥用于御敵衛身的私兵,完全依附于主帥。
大魏的衛所制度一大特點是兵民合一,士兵要進行務農,通過耕作土地所得收入來供養軍隊。然而隨著土地大量被兼并,包括軍屯官田,這讓部分兵士失去生計,四處流亡的兵士依附將領,成為私兵家丁。在這種情況下,衛所制度勢必衰微,同時伴隨著大魏賦役制度的改變,衛所制逐漸向募兵制轉變。家丁招募并未被限制,所以家丁隨著募兵制發展而得到大量招收,這也是家丁的重要來源。
大魏為抵御金帳汗國,在遼東設置重兵,自明雍年間,軍隊渙散,實力萎頹,難以抵抗外敵入侵,北部邊防壓力巨大,為鎮守邊疆,歷任遼東總督開始大力發展家丁制度。家丁整體戰力極強,是軍伍的中流砥柱,對鞏固邊防起著重要作用,當初秦襄收復涼州、秦州,家丁也功不可破。而家丁受將領而非朝廷控制,這也導致了各地督撫相繼坐大。
此時還能行軍作戰的,自然就是遼東鐵騎中的家丁,這些家丁絲毫不遜于江湖武夫,甚至因為精通軍陣合擊之道的緣故,更勝于散兵游勇一般的江湖武人,極為厲害。
很快,這些家丁的對手也出現了,是一群衣著奇怪的金帳之人,同樣不曾騎馬,不過人數更多,迎上了這隊精銳家丁。
雖然這些家丁只有數百人,但個個披甲,除了長兵器外,還分別攜帶盾牌、弓弩、火銃等物,加起來能有數百斤,可毫不吃力,排列成陣之后快速推進,更讓李玄都感到驚艷的是,這些家丁的步伐、動作、身形起伏都如一人一般,甚至就連呼吸吐納,也是保持一致,這可是江湖武夫萬難做好的事情。
很快,兩兵相接。數百家丁立時分成無數個小陣。以十一人為一陣,十一人的氣機連成一體,同進同退,最前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并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后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形似長槍,頂端斜削成尖狀,又在四周留有尖銳的枝丫,每支狼筅長一丈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后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如敵人迂回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令行禁止。
李玄都看得震撼無比,雖然這些家丁的頭目有玄元境修為,普通家丁大多只有抱丹境、入神境的修為,但就算是江湖上的先天境高手對上,怕是也要吃個大虧,甚至有身死之憂。就算是歸真境的高手,面對數百人的圍攻,也怕是很難取勝。天人境高手自是不懼,可整個江湖才有幾個天人境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