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道門祖上都有過起兵的歷史,當年全真道祖師領兵抵抗金帳大軍,太平道更不用說了,曾經占據半壁江山,就算看起來最規矩的正一道,當年也曾割據自立,只是最后被招安了而已。
所以虎禪師的這番話不能說錯,亂世的時候,道門天然具有優勢,盛世則是儒門具有優勢。當年大魏國勢鼎盛的時候,天下英才盡入儒門彀中。僅僅是一個青鸞衛都督府就能壓得江湖抬不起頭來,可自從心學圣人離世之后,大魏國勢轉頹,儒門的老人太多,新人難以出頭,沒有進身之階,于是大量人才涌入道門之中,使得道門經過多年蟄伏,雖然仍舊四分五裂,但勢力益發龐大,西北五宗已經繼承道門老祖宗的傳統,割據自立。其他幾派道門也是蠢蠢欲動。
聽到李玄都的問話,虎禪師回答道:“七位隱士,包括貧僧在內,年紀都已經很大了,我們是圣人選出來的。”
李玄都一怔,問道:“圣人?是那位心學的圣人?”
“正是。”虎禪師點了點頭,感慨道:“圣人是明雍初年走的,一甲子的時間匆匆而過,當年那些年輕人也變成了垂垂老朽,可圣人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
李玄都問道:“我不明白,為什么七位隱士要藏于幕后,而不是站在臺前。”
虎禪師反問道:“尊師李道虛不是也喜歡藏在幕后嗎?”
李玄都沉默了片刻,話鋒一轉,“在帝京之變的時候,以及穆宗皇帝駕崩的時候,七位隱士為什么不出面?”
虎禪師說道:“既然隱士,關鍵就在于一個‘隱’字,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我們七人出面,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做隱士?三大學宮、四大書院,我們七人分別去做學宮大祭酒和書院山主,難道不好嗎?”
李玄都又沉默了片刻,方才問道:“那么七位隱士出面的條件是什么?”
虎禪師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道:“儒門是儒門,朝廷是朝廷,我們七人出面看似與朝廷有關,實則沒有關系,只與儒門有關系。”
李玄都愈發疑惑,“朝廷是朝廷,儒門是儒門,可為什么皇帝落水、寢宮火災會與七位隱士有關?”
虎禪師淡然道:“因為有些皇帝真把自己當做天子了。”
李玄都長長嘆了口氣,“我明白了。”
虎禪師笑問道:“清平先生當真明白了?”
李玄都道:“誰若危害到儒門,誰就是七位隱士的敵人。”
虎禪師呵呵一笑,“也可以這么說,我們七人是儒門的守門人,奉了圣人的命令,看住這個家。不過日久人心變,圣人畢竟已經走了多年,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著儒門如何,就拿貧僧來說,早已不過問儒門之事了。”
虎禪師撇清自己,李玄都卻不敢完全相信。他心中明白,虎禪師今天之所以如此痛快,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在他身旁坐著的這位大天師張靜修,畢竟是當世間有數的長生地仙,親自登門拜訪,不管怎么說,虎禪師也要給幾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