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本就是李玄都和李道虛、張靜修、秦清一起合謀議定的,由李玄都出面挑頭,秦清跟上,張靜修從旁策應,以防不測。最終目的是以打促和,打儒門一個措手不及,讓儒門不得不與道門進行談判。只要道門勝出,既狠狠挫敗了儒門的銳氣,又長了道門志氣,這便是道門的目的所在。
此舉的根本用意并非是殺傷儒門的有生戰力,而是消減儒門的威望。儒門的威望不是一天豎立的,自然也不是一天失去的。只要儒門的威望還在,就會有無數人依附儒門、跟隨儒門。道門想要抗衡儒門,甚至是取代儒門,首先就要削減儒門的威望,同時增加道門的威望,先讓儒門的附庸、隨從們變為中立,然后再將其變為道門的附庸和隨從,這個過程,就是天下易主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道門重歸一統,儒門沒有壓住,本就是對自身威望的折損,道門又在龍門府舉行道門大會,儒門沒有擋住,又要折損自身威望。對于道門來說,這是立威的第一戰,而不是生死一搏。
儒道之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李玄都對于此中詳情知之甚深,可不能直白地說自己已經提前知道,所以還是故作不知地望向李道虛。
李道虛淡淡道:“我們三人已經與諸位儒門高人商議好了,決定一對一的比武,若是道門勝了,儒門就不再過問道門之事,若是儒門勝了,道門就退出龍門府。比武之事,就要拜托紫府了。”
“不敢。”李玄都臉色一肅,“玄都定當盡心竭力,不負諸位長輩所托。”
然后李玄都望向一眾儒門中人,問道:“不知是哪位先生賜教?”
青鶴居士向前一步,“不才老朽,領教清平先生絕學。”
李玄都微笑道:“那日在大報恩寺中,未能與居士分出勝負,今日剛好繼續那日未竟一戰。”
青鶴居士道:“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說話時,無論是道門中人,還是儒門中人,都已經向后退去。
李玄都收斂笑意,正色道:“上次交手,是徒手對敵,可我的一身本事,還是在三尺長劍之上。”
話音落下,李玄都已經取出“人間世”,橫于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