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玄都在此,就會認出這根法杖的來歷,正是金帳國師之物,在金帳國師死后,不知如何落到了極天王的手中。
極天王輕輕一頓手中法杖,兩道遮天蔽日的巨大蛇影首尾相交,形成一個閉合的圓環,天地之間頓時充斥了壓抑氣息,讓人仿佛是陷身于沼澤泥濘之中,喘不過氣來。這個閉環之內,時間會不斷重復,就像一個人沿著圓環行走,永遠也走不出去。如果不能打破這個閉環,那么身陷其中之人就會永世沉淪下去,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相同的事情。
金帳國師曾經以此法來對付澹臺云,被澹臺云以“太素玄功”破去,現在極天王用來對付張海石。
張海石的劍驟然靜止不動,可仔細看去,才能發現,張海石的劍并非是靜止,而是在飛速前進,只是陷入到不斷循環的境地之中,無論速度多快,都是在原地打轉,不斷重復回歸原點的結果。
想要脫離這種困境,只有兩個辦法。要么像澹臺云那樣,直接以力破之,要么就等到施法之人無力維持,畢竟時間長河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慣性,無論是凝滯時間,還是回溯時間,都會承受巨大的阻力。
如果只有張海石一人,極天王完全可以用這門傳承自薩滿教的法術拖住張海石,然后從容離去,可此時除了張海石之外,還有另外三人。
就在兩人交手的短暫時間中,李非煙和寧憶已經趕到,一劍一刀同時攻向極天王。
極天王大喝一聲,以念頭幻化出數個分身。其中一個分身打出一道符箓,引來雷霆,化作一方牢籠,將寧憶暫時困住。而另外一個分身則燃燒自己,化作漫天火雨攻向李非煙,逼得李非煙不得不撤劍回防,一時無力進攻。
高手之爭,勝負就在毫厘之間,極天王手段盡出,也不過是拖住幾大高手,為自己爭取到逃離此地的機會。
只是極天王還是小覷了張海石的實力,如果是金帳國師來用此法,張海石當然無法打破束縛,可極天王畢竟不是國師,所以張海石用了比極天王預料中更短的時間打破了束縛,而且在這個時候,石無月注入極天王體內的寒氣也發作起來,使得極天王的氣機運轉凝滯,體魄更是沉重不堪。
一聲仿佛琉璃破碎的聲音之后,張海石的身影出現在極天王的面前,手中“竹中劍”直接點向極天王。
“竹中劍”有薄又窄,出劍之快,竟是不遜于李元嬰,抑且如夢如幻,正是“四海潮生劍”中的西海篇。
“四海潮生劍”分為四篇,分別是東、西、南、北,其中東海篇融匯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妙義,南海篇取用了慈航宗“慈航普渡劍典”的部分妙義,北海篇取用了補天宗“天問九式”的部分妙義,唯有西海篇,是張海石的自創,極盡古怪變化之能事,若是初次遇到,極難應付。
極天王此時因為體內寒氣發作,又要分身應付寧憶和李非煙,如何能躲得過去,只聽“嗤”的一聲,胸口已經被“竹中劍”所傷,衣衫盡裂,劍氣傷及心肺,極天王受傷雖然不重,卻再次被打斷施法。不得已之下,極天王只能舉起蛇杖還擊,但張海石一劍既占先機,后招綿綿而至,一柄薄劍千變萬化,逼得極天王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