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宗來人是秦清最為信賴的師弟景修,清微宗是三十六位堂主和七十二位島主,其中天魁堂、天罡堂、天機堂權柄最重,主導中樞,故而被稱為內三堂。在補天宗中同樣有內三堂,分別是紫薇堂、北辰堂、天樞堂。如今紫薇堂堂主是云承宗,北辰堂堂主是胡良,景修是為天樞堂堂主,在排位上稍遜于紫薇堂堂主云承宗,但在實權上卻稍有勝之,僅次于秦清。
忘情宗來人就有些意思了,因為韓邀月之事,忘情宗上下被秦清“梳理”了一遍,不能說元氣大傷,也是不復從前,秦清又不舍得讓女兒做個空頭宗主,便將秦家的四大家臣歸入了忘情宗中,此番來人便是秦不一。
天樂宗來人是百媚娘,百媚娘本是歸真境的修為,難免有些不起眼,可她被李玄都傳授了“萬妙姹女功”之后,在兩年之間境界大進,已經躋身天人境的門檻。
與此同時,儒門中人也到了,不過儒門中人以及邪道中人卻是從玉虛峰的另一側而來,剛好避開了道門中人,雙方隔著一座玉虛峰,會分別從兩個方向登山,最終在玉虛峰的峰頂會面。
雖然道門來人也都年紀不小,年輕的都是四十歲上下,年老的也有花甲之年,但相較于儒門這邊,就顯得年輕許多了。儒門來人,除了普通弟子之外,為首之人大多須發皆白,偶有幾個看上去年輕的,實則也是駐顏有術,實際年齡都在七十歲開外,盡顯老態。
心學圣人在世的時候,無疑是儒門的又一個鼎盛巔峰,無論正道邪道,都不敢冒犯儒門,只能互相內斗。就算在心學圣人離世之后,儒門仍舊掌握天下,便是皇帝不合他們的心意,也難逃身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仰賴于心學圣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可月有陰晴圓缺,世上也沒有永不落山的太陽,盛極而衰,在心學圣人離世一甲子之后,儒門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頹勢,不僅多年以來沒有明面上的長生地仙,而且就連年輕后輩也是屈指可數,看似天人造化境高手無數,可無一不是垂垂老矣,又還能支撐幾年。
正因為如此,雖然隱士一派越過大祭酒們做出了玉虛斗劍的決定,引得大祭酒們十分不快,并因此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內斗,但最終雙方還是達成了統一,決定全力抵御外敵,也就是道門。
這次儒門來人,除了龍老人和赤羊翁還未現身,虎禪師已經身死,其余四位隱士,青鶴居士、白鹿先生、金蟾叟、紫燕山人,已經全部現身,還有大祭酒王南霆、大祭酒寧奇、大祭酒司空道玄。
另一派人卻是邪道中人,按照道理來說,儒門本不該與邪道中人聯手,有違道義,儒門內部對此也的確頗有非議,可形勢比人強,如果不與邪道中人聯手,僅憑儒門一己之力,難以抗衡道門,所以老先生們只是嘴上道理喊得震天響,到了下決定的時候,還是從自己的切身利害出發。
邪道中人以王天笑為首,除了王天笑之外還有上官莞、鐘梧、王仲甫等人,不過牝女宗沒有人現身,這也在眾人的意料之中,牝女宗本就只聽從地師的號令,而非陰陽宗的屬下,如果地師不曾出面,牝女宗便不會行動。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地師已經不在人世的猜測和傳言。
王天笑與青鶴居士微微點頭示意,然后開始一同登山。
另一邊,司徒玄略、沈元舟、張岳山、慧玄師太、景修、季叔夜、秦不一、太微真人、三玄真人、蕭時雨、百媚娘、左雨寒等人共同商議之后,也帶領眾弟子開始登山。
此時玉虛峰的“太虛幻境”已經收縮,玉虛峰又恢復了本來面貌,雖說山路難行,氣候惡劣,但對于眾多高手而言,卻是不算什么難事,就算因為天風的緣故,不能隨意飛掠,也是登山速度極快。
待到眾人臨近山頂的時候,卻聽見陣陣廝殺呼喝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