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玄略之所以不在第一時間拔劍,并非是因為他疏忽大意,更不會是因為自大輕敵,而是因為拔劍本身就是“血裳絕仙劍”的一重變化。
自古以來就有拔劍術的技巧,將拔劍出鞘與偷襲斬擊合二為一,意圖在出其不意之下造成一擊必殺的結果。發展至后來,又與閉鞘蓄氣結合,結果就是平日里長劍等閑不會出鞘,而出鞘一劍威力奇大,甚至還有刺客殺手之流用十數年的時間來蓄養一劍,然后以這一劍刺殺遠勝自己的高手,又被稱作是一生僅此一劍。
司徒玄略攜帶的“血裳絕仙劍”便是如此,至今已有近十年未曾出鞘,其威力可想而知。不過金蟾叟見多識廣,也看出了這一點,兩次打斷“血裳絕仙劍”的出鞘。
要知道“血裳絕仙劍”并非純粹劍器,與“人間世”、“叩天門”都有不同,概括而言,“血裳絕仙劍”對于用劍之人并無太多境界要求,“人間世”、“叩天門”貴在能與持劍者的境界修為相合,持劍者的境界修為高上一分,劍的威力就會大上一分。不過如果僅僅在天人境界,“血裳絕仙劍”和“天魔斬仙劍”的威力卻是要勝過“叩天門”和“人間世”,換而言之,當今世間,“叩天門”在李道虛手中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唯有李玄都手中才能將“人間世”發揮極致。
此等情況下,“血裳絕仙劍”和“天魔斬仙劍”反而是最適合天人境大宗師的兵刃,再配合“劍骨”之軀,司徒玄略對上高一個境界的對手也足以抗衡一二。
金蟾叟能兩次將“血裳絕仙劍”強行推回劍鞘之中,可見其修為之高、境界之深。緊接著,金蟾叟又是一掌平推,不僅將刺入自己手背的所有牛毛劍氣悉數逼出體外,血紅小點轉瞬自愈消失,而且五指仿佛遮天蔽日一般,充斥了司徒玄略的視野,可謂是一葉障目不見五岳,就連司徒玄略體內氣機的運轉都變得凝滯起來。
在一眾觀戰之人看來,金蟾叟的出手當真是平平無奇,波瀾不驚,不說山搖地動的威勢,便是聲響也沒有半點。甚至許多修為稍低之人,就看到兩人一觸即分,司徒玄略想要拔劍卻沒能成功,然后身形一晃,似乎被金蟾叟推了一下。
不過兩人腳下地面已經化作齏粉,可見金蟾叟也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般云淡風輕。
天下五大宗門,正一宗、清微宗、無道宗、陰陽宗、補天宗,剛好對應原本的東南西北五大地仙,清微宗能夠雄霸江北,李道虛固然功不可沒,可清微宗中人才輩出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實,無論是張靜修,還是徐無鬼,都自認在識人授徒方面遠不如李道虛,如果司徒玄策不死,李玄都不曾離開清微宗,那么清微宗就是一門三地仙了,甚至李太一在多年之后,也未必不能躋身長生境,如此一來,在近二百年中,清微宗都能獨尊于江湖。
在人才濟濟的清微宗中,司徒玄略能夠擔任天機堂堂主,長期居于清微宗核心,可見其不俗之處,不是一個司徒家出身就能解釋得通的。
事實上,李道虛雖然待李道師更為親近,但更多是因為多年的師兄弟以及連襟的緣故,真要說起做實事,李道虛還是更為依仗司徒玄略。
司徒玄略受了金蟾叟的一推之力后,并未如金蟾叟所想的那般的飄飛出去,只是身子一晃,便化解了這股看似輕描淡寫的磅礴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