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出突然,宋政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青陽教大軍由蜀州發兵,順江而下,沿途早已蟄伏多年的青陽教信徒紛紛響應,青陽教的兵鋒竟是勢不可擋,在月余時間中就兵臨金陵府城下,金陵府中的青陽教信徒里應外合,宋政攻克金陵府,奪取金陵府。宋政也從白帝城移駕至繁華富饒僅次于帝京城的金陵府。
此舉卻是出乎一眾觀戰之人的意料之外,本以為宋政會先取西京,繼而拿下西北三州,卻沒想到宋政反其道而行之,先取江南。
此舉有利有弊,要知道江南乃是天下賦稅重地,若是丟了江南,原本就連年虧空的國庫必然無法支撐下去,這種情況下,朝廷也不能像放棄西北三州那般放棄江南,必然要出兵征討。反之,如果宋政成功守住江南并將其徹底消化,那么便可效仿大魏太祖皇帝興兵北伐。到了那時,大魏朝廷國庫空虛,天災**,徐無鬼困于局中,有心改革而無處動手,根本不是宋政的對手。
接下來的數年之中,宋政成為整個棋盤上當之無愧的主角。
八月,宋政在金陵府登基稱帝,號稱圣君,大肆分封。九月,青陽軍激戰瀟州。十二月,青陽軍攻克荊州重鎮江陵,守將自殺。
同年,徐無鬼設下江南大營,抵擋青陽軍,圍攻金陵府,由荊楚總督祁英領軍。遠在遼東的秦素繼續收羅有志之士,并提出一清天下還太平的口號。太平會的勢力向晉州、帝京、齊州等地擴展。
天寶十六載,青陽軍分兩路北伐齊州和西征秦州,由李世興統領北伐之軍,李世興孤軍大敗,被俘,歸順朝廷。由秦輔臣親領西征秦州的大軍,兵臨西京城下。同年九月,坐鎮江南大營的祁英被圍,朝廷派徐載元率軍救援。不過援軍未到時,祁英已心生一計,在傍晚時分吹起大風,祁英以火攻破敵,并親身陷陣,青陽軍大亂,四處奔走。又遇上徐載元的援軍,大敗而歸。
天寶十七載,宋政親自出手擊殺祁英,破江南大營,解金陵府之圍。同年,青陽軍二次北伐,以樊燴為將,克蘆州、齊州,一直攻至直隸境內。只是因為樊燴戰死,青陽軍不得不退回金陵府,形成兩軍對壘,劃江而治的格局。齊州巡撫秦道方因為御敵不利,被免去巡撫之職,只能返回遼東。
在天寶十六載和天寶十七載的這兩年中,宋政的主要敵人是坐鎮帝京的徐無鬼,不過遼東也并非安然無恙,金帳汗國的伊里汗看準中原內亂的機會,揮師南下,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朝廷積弊難返的緣故,國庫虧空,又有江南戰事的牽扯,無兵、無將、無糧、無人、無錢,無力兼顧遼東,只能依靠遼東本地大族,于是在秦道方被罷官三月之后,又起復為新任遼東總督,令其自行籌錢募兵,抵御外敵。
秦道方背后有家族的支持,開始編練新軍,而秦素則派遣自己網羅的年輕才俊們進入秦道方的新軍之中,大部分充任中層將領。與此同時,秦素還聯合清微宗、慈航宗封鎖海運,讓坐鎮金陵府的宋政片板不得下海,截斷宋政的糧草,使得宋政的幾次用兵都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