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政尚且如此,其他儒門中人更不必多說。
儒門事前的確有若是斗劍失敗就反悔的打算,可如今看來,因為太上道祖顯圣的緣故,儒門和道門的斗劍之約,是如何也不能反悔了。否則結果難料,氣數之說,最是難測,誰也不好說那血誓的反噬會不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按照李玄都和宋政當日的約定,道門勝了玉虛斗劍之后,儒門再也不能插手道門之事,須得處處忍讓。且不說儒門在暗中是否還有動作,明面上卻是不能再與道門大規模沖突,等同是儒門向道門低頭讓步,在不在儒道兩家范疇的局外人看來,這便是儒道之爭有了結果,自此之后,道門自然氣勢大振,儒門走向頹勢,許多原本依附于儒門的附庸必然會倒向道門,最不濟也是保持中立。
儒門隱士們面沉似水,大祭酒們則是嘆息連連。
只是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再也無可挽回,隨著龍老人率先轉身離去,儒門眾人紛紛向山下走去,再無來時的氣勢,盡顯蕭瑟。
那些脫困的天人境高手也不敢久留,悄悄地下山去了。道門中人因為太上道祖的教誨,并未阻攔,畢竟太上道祖剛剛顯圣,若行誅戮之事,未免不美,而且道門大勢已成,也不怕這幾人能翻起大浪。
此時的道門中人,無不意氣風發,大多數人的目光又落在了李玄都的身上,李玄都壓軸出戰,與上代攜帶魁首宋政比武對弈,贏下關鍵一戰,又成功躋身了長生境,儼然已經成為道門中的領袖人物,若要認真說來,太上道祖顯圣與李玄都也有著關系,畢竟這場玉虛斗劍自李玄都與宋政歃血立誓開始,又自李玄都與宋政對弈定天下結束,要說與李玄都沒有關系也著實說不過去,所以無論在誰看來,這大掌教之尊位已經是李玄都的囊中之物了,李道虛再怎么厲害,至多還有二十余年光陰,李玄都可足足有七十余年的光陰,這是三歲小兒也會算的賬。
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誰笑到最后誰就是贏家。
李道虛來到李玄都的面前,不必他開口吩咐,所有都自覺向后退去,給這對師徒父子留出最后的空間。
師徒二人對視,誰也沒有先開口。
李道虛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可到了此時,也不免有些感慨。
就在幾年之前,這個弟子還僅僅是個晚輩而已,雖然入得他的眼中,但生死榮辱卻都被他操于手中。可就在一轉眼之間,這個弟子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與他比肩而立、平起平坐了。
李道虛沉默了片刻,最終也只說了不到十個字,“很好,紫府你很好。”
李玄都微微低頭,說道:“師父過獎。”
李道虛笑了笑,“不算過譽。”
“過獎”和“過譽”,一字之差,其中含義卻是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師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