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沉浸在劍意玄妙之中,不知時間流逝,他在八月十八這一天登上鎮魔臺,八月十九,八月二十,三天過去,李玄都才從長時間的入定出神之中醒來。
此時李玄都仍舊面帶幾分病容,但是氣息凝實,不退反進,已經恢復了全數的修為,嚴格來說,并非是李玄都彌補了“長生石”損耗的元氣,而是另開新源,從其他部分填補了空缺。這便是李玄都在鎮魔臺上三天的收貨了。
祖天師總共留下了兩道劍意,分別對應兩大刑柱,可以視為總綱。在兩大劍意之下又有二十八招劍式,分別藏于二十八個祖天師以“天師雌雄劍”刻就的字符之中,因為沒有外人干擾,李玄都雖然費了些工夫,但還是將這些銘文全部找到,并且以神念進入其中小世界。
這些小世界大同小異,外部以雷電設立門檻,修為不到之人,無法進入其中,內部是劍式核心,可以慢慢參悟。而且這些雷電并不傷人,只是阻人,若是能闖過去,反而還有所裨益。因為這些雷電都是祖天師效仿天劫所設,淬煉神念有鬼仙渡過雷劫的效果,對于地仙來說,收益不大,但也聊勝于無。由此可見,祖天師對于張家后人的確是用心良苦。
如果將這二十八道劍式悉數學全,那么便可以自成劍陣,類似于“太陰劍陣”或者“
北斗三十六劍陣”、“南斗二十八劍陣”,不過李玄都并非正一宗弟子,也不是張氏子弟,甚至與祖天師的道路不盡相同,未能將二十八道劍式全部領悟,只是得了一十二招。
對于李玄都而言,這些劍招妙則妙矣,不過與“太陰十三劍”、“北斗三十六劍訣”、“南斗二十八劍訣”、“慈航普度劍典”相比,也只是在伯仲之間,算不得什么,唯有一招以劍畫符十分新奇,有封印鎮壓的妙用。真正讓李玄都大獲增益的還是那兩道劍意,這才是祖天師劍道的根本所在。
太上道祖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玄都同樣不知這道這等劍道的名字,也只好強取一個名字。當年祖天師先是在云錦山隱居修道,后聞蜀人多純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又聞巴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他離開云錦山入蜀,他先居陽平山,后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天蒼山,不過最后還是離開蜀州,返回云錦山。祖天師晚年除了修建鎮魔井和大真人府之外,也曾筑壇煉丹,三年后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李玄都在云錦山上得此劍意,成雙成對又應龍虎之說,正所謂“龍共虎,應聲裂”,李玄都便為其取名為“龍虎劍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