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能夠認同李玄都之人還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人,明明自己就是百姓一員,卻事事站在人上人的角度去思量,實是無可救藥。當然,在眾多人上人的眼中,李玄都這種人是個叛徒,可這種話沒有人敢說出口,這邊是歷代先賢們的功勞了。先賢們將各種道理傳遍世間,上至君王,下至小民,無人不認可。李玄都秉持這些道理行事,縱然是與李玄都為敵的儒門中人,也不能公然說李玄都是錯,甚至還要在口頭上贊同。有些齷齪,可以心照不宣,但萬萬不能付諸于口,否則便是萬眾所指。這也是所謂“不成文規矩”的由來。
李玄都吃了自己夾起的包子,其他四人也分別夾起一個包子,只剩下一個包子。
片刻的沉默之后,左雨寒當先開口道:“道門一統,此乃天意。反對道門一統,便是忤逆天意,便是長生之人,也難逃一死,宋政下場可鑒。左某人及法相宗上下,無一不贊同道門一統。”
李玄都把目光轉向悟真,“悟真大師,左宗主的話你都聽見了?”
悟真慢慢抬起頭,十分沉重,緩緩說道:“道門一統是道門私事,儒門無權干涉,佛門也無權干涉,貧僧是佛門弟子,不好多言。”
李玄都望向方緣。
方緣只覺得為難無比,有心贊同悟真的話語,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能支支吾吾道:“佛門和道門……此事的確不好處置。”
李玄都道:“兩位大師所言極是,不過我卻想起了古時巫教,巫教曾經鼎盛一時,共有十一位大巫,除了巫陽之外,其余十人并稱為靈山十巫。而在靈山十巫中,又有以巫彭為首的五人與巫陽并稱開明六巫。巫彭等五人既是靈山十巫,也是開明六巫。所以我有一個想法。”
左雨寒已經聽明白了李玄都的話外音,為表忠心,立刻接口道:“正所謂佛本是道,當年太上道祖便是在終南山講經之后出關化胡,佛道本是一家。”
李玄都微微點頭都:“左宗主所言不錯,如果將道門看作是靈山十巫,那么佛門就是開明六巫,而佛門各宗則是以巫彭為首的五位大巫,既是靈山十巫,又是開明六巫。”
事關道統,方緣和悟真都沉吟不語。
左雨寒看了李玄都一眼,朗聲說道:“大晉年間,佛道之爭,尤為激烈。神霄宗祖師通真達靈先生林靈素與佛門僧人斗法,林靈素對大晉皇帝說:‘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皇帝依奏,下詔改佛為道,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不久又改尼姑為女德。皇太子上殿爭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臺僧二人、道堅等與林靈素斗法,結果僧大失敗,情愿戴冠執簡。由此而言,佛道兩家早在前朝就已經合流,只是因為金帳大軍南下方才中斷,如今不過是再續前緣,清平先生也已經說了,佛門各宗既是道門中人,也是佛門中人,并不沖突,不知兩位大師為何如此為難?”
兩人萬萬沒有想到左雨寒倒戈如此之快,不過方緣本就不敢太過堅持,更沒有資本堅持,只是怕傳揚出去太過難看,所以才不好一口應承下來,現如今有了臺階,他便順勢說道:“如此甚好,自當如此。”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悟真還未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