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遼王殿下?”丫鬟滿臉疑惑,“什么時候又多出一位遼王……”
話說道一半,小丫鬟終于反應過來,“小姐說的是遼東的那個秦家之主。”
師橫波點了點頭,“‘遼王’這個稱呼,最先是出自金帳人之口,后來流傳開口,很多人也都這么稱呼,最近有消息說,清平先生這次上京會請朝廷冊封他的岳父為真正的遼王。”
丫鬟嚇了一跳,“異姓王!”
師橫波點頭道:“對,異姓王。”
師橫波之所以知道這個消息,一則是因為她人脈廣闊,消息靈通,二則是因為遼東那邊提前放出了風聲,以此試探朝廷的反應。
如今不僅僅是師橫波知曉了此事,其他許多人也知道了此事,可朝廷會如何應對,還沒有具體說法。
“內閣的云,宮里的風”。這是地精官場無不通曉的兩句諺謠。做官欲升遷,必須內閣那片云下雨,至于那片云最終能罩在誰的頭上還要看宮里的風把云吹到哪里,這是一層意思。還有一層意思,再機密的事片刻之間宮里就會傳出風來,此風所到之處,誰觀知了風向便能趨利避兇。
還有一句話,“內閣就是一座四面漏風的屋子”。通常是上午內閣會議,下午外面就有了消息。可到了如今,還是沒有半點消息,說明不是保密做得好,而是真的沒有結果,否則帝京城中早就是東風浩蕩了。
歷朝歷代的異姓王,尤其是異姓藩王,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除了開國論功行賞,極少有封異姓王的。可到了如今,遼東已成割據之勢,趙政一個外人,斷不可能在數年之間就在遼東三州打下如此深厚的根基,主要是因為有秦家在背后支持,所以秦清這個遼王的稱號也算是名副其實。如果朝廷認可下來,并沒有實質上的損失,只能說是順水推舟。
只是誰做主答應下來,可能會成為日后的罪人,所以誰也不肯承擔這個罵名,又不敢貿然拒絕,還是同樣的原因,如果有人拒絕,遼東以此為借口兵臨城下,朝廷為了安撫遼東,定然要給遼東一個交代說法,那么提出拒絕的大臣必然要成為替罪羊。
師橫波久在帝京,大概明白這里頭的說法,不過她并非朝堂中人,輪不到她去操心這些事情。她只知道,隨著清平先生李玄都駕臨帝京,朝廷中的風向要變了,許多懸而未決的事情要有個決斷了,原本的暗流涌動要變成明面上的大風大浪了。
師橫波頗有興趣地想著,會不會重演天寶二年的帝京之變?
如果真打起來,清平先生能否橫掃帝京?
師橫波身懷不俗修為不是什么隱秘之事,她自小便有過目不忘的驚人天賦,只是苦于沒有名師指點,后來結識了儒門中人,從儒門大儒那里得了儒門的練氣之法,又有幾位儒門大儒的指點,修為一日千里,絕不是什么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當然,比不得上官莞、秦素這些人就是了。
方才李玄都出手的時候,她受到了極大震撼。
一位天人無量境大宗師,就這么死了。出手之人輕描淡寫,挨打之人沒有半點還手之力。
這便是長生地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