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激斗還在繼續,既然無法毀去祭壇,那就要找到五魔教主,總不能讓五魔教主安安穩穩地度過這段時間。
至于那些生魂葫蘆,實則與祭壇一體,同樣無法毀去。
張鸞山運轉“五雷天心正法”,在大殿中生出重重黑云,結成雷池大陣,落雷如林,要將五魔教主逼出。
在天雷的狂轟亂炸之下,五魔教主不得不重新凝聚成人形,然后朝著張鸞山的雷池伸手一指。
剎那間有異象生出。
只見頭頂黑云的縫隙之間有絲絲縷縷的金光透出,仿佛有仙人偉力,要撥云見日。
雷池中的金光越來越多,原本厚重如墨的黑云很快便支離破碎。
整個雷池大陣搖搖欲墜,幾欲崩碎。
再有片刻,黑云退散,一道金色大門正在緩緩開啟。
張鸞山臉色一變,駕馭“天師印”飛入雷池大陣之中,將已經搖搖欲墜的雷池大陣重新穩定下來。
黑云再次匯聚,雷聲大作。
一道巨大天雷落下,如同一把扭曲的蛇形長劍。
有二十八道稍小天雷緊隨其后。
最后所有天雷合作一道紫雷,落勢極緩且極重。
五魔教主仰頭望天,在轟隆雷聲中,身上金光愈發濃郁。
整個大殿轟然震動。
其勢幾乎可比擬雷刑的天雷落下,被五魔教主雙手生生托起。
五魔教主臉色蒼白幾分,腳下地面更是支離破碎,可這道紫雷也隨之煙消云散。
張鸞山深吸一口氣,再次雙劍合璧。
雙劍似有日月光華顯現,氣自生,華如星,星落如雨,沛然莫御。
五魔教主泰然不動,任憑劍光斬落,卻在距離自己還有三丈距離時,再難前進分毫。
落下的星辰光華在距離五魔教主還有三丈之遠時,也都凝滯不動。
司空道玄和蘭玄霜同時各自出手。
司空道玄張開雙手,全力運轉“浩然氣”,如同旭日東升的紅光普照,溢滿四方八極。
司空道玄的氣勢節節攀升,似有天地共鳴。
這位儒門大宗師舉起雙手,仿佛時來天地皆同力。
下一刻,司空道玄雙手環抱,先前環繞在他周身的浩然之氣被他全部攬入懷中,整個人如同一輪紅日。
蘭玄霜上前走出一步,同時手中出現一個轉經輪。
當年盛極一時的皂閣宗總共留下了三支傳承,分別是金帳汗國、婆娑州、鳳鱗州,藏老人這一脈是發源于鳳鱗州,精通三煉之法,而蘭玄霜則是出身于婆娑州這一脈。
眾所周知,佛門就是起源于婆娑州,后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傳入中土,故而又被稱為西方教。流傳入婆娑州的那一脈皂閣宗傳承,融匯了許多佛門功法,不似鳳鱗州一脈這般“邪氣”,反而是衍生出了“白骨觀”等手段,領悟出佛門中歡喜無常、色空寂滅的玄機妙諦,已經逐漸偏離了當年皂閣宗的路線。這也是蘭玄霜的氣態與白繡裳有幾分相似的緣故。
這件寶物便是蘭玄霜從婆娑州得來的佛門寶物。
這個轉經輪中有經文十萬八千言,真言九九八十一萬言,號稱每轉動一周,便有殊無量之功德。
不見蘭玄霜有何動作,轉經輪已經開始自行轉動,轉動之間有光明自生,光明中隱隱顯出一尊佛陀虛影,其后背光似一**日。
大日如來乃是佛祖三身之一,其威能光明普照,智慧佛性之光普照三界十方,照徹一切有形無形有色無色事物,眾生萬象,諸法皆明。
頃刻間,大殿內已經是光明大放,有天女虛影現身,清唱經文,有伽藍出世,口誦真言,有佛陀說法,地涌金蓮,天花亂墜。
蘭玄霜面帶微笑,不急不緩地轉動著轉經輪,經文真言之聲越來越盛,到最后,竟是由虛轉實,一個個金色的梵文出現在虛空之中,隨著轉經輪的轉動,無數梵文按照固定的陣列盤旋升起。
轉經輪的轉動速度越來越快,近乎實質的經文真言如潰堤之水一般涌了出來,匯聚成浩蕩佛光。同時又有諸般妙音響起,大智慧音、般若音、師子吼音、如來正聲、大慈悲音、婆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