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顆“星辰”不斷變化位置,看似毫無規則可循,但所到之處,光線隨之轉淡,就連聲音也就此寂滅,四周環境竟是開始朝星空轉變。
此乃李玄都的“南斗二十八劍訣”,此方劍陣被李玄都命名為“星羅劍陣”。
那日在星野湖畔李玄都迎戰青鶴居士的時候,李道虛就見過此等手段,后來玉虛斗劍,張海石也曾用過,對于李道虛來說,算不得陌生。
李道虛環顧四周,只見周圍的星辰顏色分明,只有黑白二色,又好似一顆顆棋子羅列于棋盤之上,周圍空間有空曠縹緲之感,除此之外就是一片漆黑,仿佛真正的星空。
李道虛略一沉吟,向前伸手一抓,帶起五道凌厲氣勁從四面八方向李玄都轟然夾擊。
那日玉虛斗劍,青鶴居士便是死在此等劍陣之下,只是青鶴居士的應對思路也不算錯,于是李道虛故技重施,用出儒門絕學“五岳封禪手”,畢竟李道虛當年曾在萬象學宮求學,儒門功法亦有涉獵。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寓意天地,以五指對應五岳,依五指之勢向敵人天地上下、四面八方夾擊,好似五岳壓頂,可直接將人捏成齏粉,也能鎮壓封困。
李道虛直接用上“五岳封禪手”,封鎖住李玄都的周圍空間,讓李玄都無法動用“星轉斗移”來不斷移形換位。
那日青鶴居士一抓之下,抓了個空,落入被動之中,是因為青鶴居士不熟悉出自“北斗三十六劍訣”的“星轉斗移”,李道虛卻非青鶴居士可比,若論對“星轉斗移”的熟悉,李玄都和張海石都不如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李道虛,故而這一抓直接定住了李玄都本尊。
五指勁力好似五指山岳,落地生根,身處其中的李玄都連同周圍的空間都被牢牢釘死,動彈不得。
李玄都沒有料到師父竟然能瞬間窺破自己的虛實,這便是兩人的差距所在,李玄都未必能看破李道虛的虛實,李道虛卻能看破李玄都的虛實,不管怎么說,“南斗二十八劍訣”都是脫胎于“北斗三十六劍訣”,有許多相通之處,到了李道虛這等境界,舉一反三、逆推功法都是尋常,又如何看不破“星羅劍陣”?在這種情況下,正面硬拼反而才是上策。
李玄都的反應也是極快,果斷放棄運用“星轉斗移”,轉而以太平宗的“南斗二十八陣圖”催動劍陣變化,一瞬之間,李道虛分明沒有任何動作,身形卻向后退去,距離李玄都越來越遠,就好似站在船上,人不動而船動,不動也是動。
李玄都雖然被李道虛以“五岳封禪手”封鎖了身形,只能原地不動,但他卻可以通過陣法將李道虛挪移開來。
整座“星羅劍陣”被分割成許多“格子”,此時李玄都并非挪動李道虛本人,而是挪動李道虛所在的“格子”。
拉開兩人之間的距離之后,便是各種陣法變化,星落如雨,劍氣漫卷好似銀河。
直到此時,李道虛的臉上才露出幾分凝重。
或者說,“龍虎劍訣”和“南斗二十八劍訣”算是給了他一點驚喜。
不得不說,“星羅劍陣”以“北斗三十六劍訣”、“南斗二十八陣圖”為基礎,又有李玄都、白繡裳、張海石、寧憶等人合力完善,僅論精巧程度,已經差不多到了當世極致,起初時候,李道虛還想要以巧破陣,只是他用了青鶴居士的手段之后,發現自己也陷入了青鶴居士的困境之中,立時明白此路不通。
不過兩者之間又有不同,青鶴居士與張海石境界修為相當,一著不慎,落入下風之中,就很難翻盤,甚至要滿盤皆輸。可李道虛不一樣,他不僅境界修為要高出李玄都,還有一把仙劍。
李道虛伸手一探,握住了一只劍柄,然后一抽,一把舉世無雙的仙劍被李道虛從虛空中緩緩抽出。
此劍初看之下,平常無奇,可再細看去,劍身之上卻有種種天象變化,日月東升西落,山河滄海桑田,草木枯榮變化。正是在刀劍評上排行第一的仙劍“叩天門”。
在李玄都絕學盡出之后,李道虛終于決定出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