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軟,險些站立不住,不過被赤羊翁一把托住。
晉王如何也沒有想到,天翻地覆就在頃刻之間。
他剛剛與儒門談妥了條件,請儒門出手,事后他愿意放棄權位,只做一個無權親王,不失為富家翁。轉眼之間,儒門便背信棄義,將他視作棄子,不僅做不了富家翁,還要淪為階下之囚,身家性命操于旁人之手。
秦清這次沒有拒絕。
龍老人話鋒一轉,說道:“我們儒門也有幾項條件,還請秦先生應允。”
秦清微微點頭:“龍老先生請講。”
龍老人道:“第一,天子六璽必須歸我儒門所有。”
天子六璽事關皇城大陣,也是儒門能否守住帝京城的關鍵所在,那么儒門要拿走這六枚玉璽,并且硬保一直負責掌管天子六璽的楊呂,都在情理之中。
秦清對此早有預料,沒有太多猶豫,點頭道:“可以。”
龍老人臉上有了些許笑意,繼續說道:“當年祖龍年幼即位,太后和相國當權,太后與人私通,生下了兩個兒子,意圖謀反。后來祖龍誅殺相國、太后的兩個兒子和面首,因為大臣勸諫,放過了太后,只是囚禁。祖龍何許人也,尚且顧念人倫。若是我們將太后議罪,一則忤逆人亂,二則動搖國本,使得皇室蒙羞,所以……”
秦清加重語氣道:“龍老先生應該明白,我們先前的達成的幾項條件共識,皆是建立在處置太后的基礎之上,如果儒門不同意處置太后,那么這幾項條件也無從談起,只好從刀兵上見分曉了。”
“秦先生誤會了。”龍老人擺手道,“并非不處置太后,后黨亂政多年,儒門上下無不視太后為禍亂之根、治亂之源,豈會庇護于她?老夫的意思是,可以處置太后,卻不要公開處置,更不要公然議罪,讓她暴病身亡即可。當然,若是清平先生肯退讓一步,將其囚禁起來,我們也是沒有異議的。”
秦清沉吟不語。
古往今來,從未有過太后被論罪處死的先例,至多是暗中處死,對外宣稱暴病身亡。正如龍老人所言,祖龍這等千古一帝,太后又是寡居有孕且意圖謀反,祖龍尚且不能將太后如何,若是今日開了先例,恐怕會成為類似于“陛下何故謀反”的笑話,流傳后世,這是儒門不會應允的根本原因。
只是秦清有些把握不準,李玄都是否同意讓步。
龍老人看出了秦清的為難之處,說道:“清平先生向來是深明大義,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他應該會讓步的。至于太后和四大臣孰對孰錯,誰是忠良,誰是奸佞,天下之間自有公議,煌煌史冊自有公論,何須我們論罪?”
不得不說,龍老人作為儒門之人,前半段話是套話空話大帽子不假,后半段話卻是讓人難以辯駁。
秦清道:“太后之罪,你我不言,煌煌史冊自有后人言之。龍老先生是這個意思吧?”
龍老人沒有說話,默認了秦清的說法。
秦清沉思了片刻,說道:“天道永恒不變,人倫道德卻是從古至今不斷變化。在祖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年間,太后養面首并非罪過,女子改嫁也不是罪過。可自從理學圣人之后,這些都變成了罪過。若是我們用今人的道德去指責過去古人的道德,將來也會有人拿他們的道德來指責我們這些作古之人的道德。今日的儒門講究親親相隱,也許千百年后的儒門反而提倡大義滅親。今日我替家人隱瞞罪過,是合乎道德的,被人贊譽,可在千百年后的后世之人看來,這卻是不道德的,要被批判。如果我們今日放過了太后,那么千秋萬世之后,后人會怎么看待我們呢?”
龍老人陷入沉默之中。
赤羊翁開口道:“前人如何管得了后人之事?秦先生未免庸人自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