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時候,李玄都就已經離開北海府的李家祖宅,返回東海清微宗。正月三十這一日,儒門鼓動士紳們帶人圍了李家的祖宅和祠堂,號稱要打爛李家祖宗的牌位,并且打算效仿金陵府士紳趕走江州總督和江南織造府監正一事,要趕走判案不公的齊州總督秦道方。
遠在東海的李玄都聽聞此事,下令清微宗的船隊出動,進逼渤海府。
這次注定要朝野震動。
清微宗共有配備火炮的“青蛟”六十余艘,“黃龍”三十余艘,“紫螭”一百余艘,“青龍”十艘。
這次李玄都派出了“青龍”五艘,“黃龍”二十艘,“青蛟”四十搜,另有“紫螭”六十余艘,不能說是傾巢而動,也算是大半個清微宗船隊了。
李玄都要秦道方為他爭取一個月的時間,不僅僅是集合人手,清微宗的船隊集結也需要時間,就好像要打人之前,要先把拳頭收回來,才能出第二拳。而且東海不比北海,并不會結冰,大船通行無礙,從清微宗出發,只要幾個時辰的時間。
誠然,清微宗的確沒有二十萬鐵騎在手,不能割據自立,也不能裂土封王。可真要惹惱了清微宗,清微宗卻能一面圍攻渤海府,一面派遣船隊到大江口,攻占鎮江府,炮轟金陵府,做出截斷漕運的架勢。那么整個朝廷便不得不驚慌了。
清晨的薄霧剛剛散去,從海天一線處出現了無數細小的黑點,繼而這些細小的黑點越來越近,原來是一只浩浩蕩蕩的船隊,桅桿如林,船帆如云,一字排開向近海緩緩推進,吃定了朝廷沒有能夠一戰的水師,也吃定了渤海府沒有足夠的火炮。
這次由張海石親自率領船隊,他不僅僅是劍道大宗師,而且也長于海務,比起李玄都,更為精通此事。
張海石的座船是一艘“青龍”大船,他舉起手中的千里望,已經隱約可見渤海府城墻上的人影,來回奔走,顯然十分驚慌。
站在張海石的身旁的清微宗弟子稟報道:“副宗主,各船傳來消息,均已就位。”
張海石沒有急著下命令。
根據天機堂傳回的情報,渤海府并非沒有水師,只是船只破舊,比之“青蛟”還有所不如,更不如說“黃龍”和“青龍”了,在數量上,也只有二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十余艘。至于其他商船或者民船,早已得到風聲,駛離了此地。這也是清微宗的傳統了,每次有大動作之前,都會行禁海之舉,久在海上的客商便可通過清微宗的禁海區域大概判斷出清微宗要在什么地方動手。而這也正是建立在清微宗船隊所向無敵的基礎上,這是三場海戰積攢下的底氣,就算不用偷襲,正面決戰,也無人是清微宗的對手。
整個渤海府總共兵力四千左右,兩千守城,兩千水師。
區區兩千久疏戰陣的水師,二十余艘破船,想要抵擋清微宗縱橫四海的無敵船隊,無疑是癡人說夢。
渤海府不是沒有火炮,可這些火炮也與那些戰船一般,十分陳舊,射程竟然還不如戰船上的火炮,對付沒有火炮的流寇,還能發揮些作用,對上清微宗的戰船,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張海石放下手中的千里望,吩咐道:“一輪試射,校準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