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龍老人卻是另辟蹊徑,在三不朽之外,還有儒門先賢橫渠先生的橫渠四句,代表了儒門之人的四種志向,也可以視為“德”,類似于佛門的許下大宏愿,同樣能夠催動“素王”。
龍老人便是用了這種手段,不過四大“宏愿”也因人而異,對于龍老人而言,“為生民立命”和“為萬世開太平”與自己道不相同,只能放棄,“為天地立心”只能算是一般,反而是“為往圣繼絕學”與他十分契合,因為他是儒門的守門人,守護儒門也可以視為守護圣人們的學說傳承。
在這一點上,李玄都恰好與龍老人相反,若是讓他催動“素王”,許下的宏愿必然是“為生民立命”和“為萬世開太平”,反倒是“為往圣繼絕學”與李玄都格格不入。
正因如此,龍老人跳過了橫渠四句的第二句“為生民立命”,而且第二劍的威力也遠勝過第一劍。
“天師雌雄劍”的威力來自于鎮魔井洞天,“素王”的威力則來自于龍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素王”與帝京城的大陣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是一個主攻而另外一個主守。
二次帝京之變后,帝京城大陣的控制權便落到了儒門的手中,有李玄都破陣的先例在前,儒門當然不會無動于衷,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中,儒門之人并沒有閑著,全面清理了北龍一線,將地師曾經做過的種種埋伏,悉數除去,修補殘缺地貌,重新恢復了北龍暢通。
從始至終,老謀深算的龍老人就沒想著通過棲霞山的古陣法來困住李玄都,原因也很簡單,大真人府沒有困住,帝京城也沒有困住,區區一座棲霞山還能勝過大真人府和帝京城嗎?他干脆轉守為攻,以陣法將棲霞山與五行山相連,匯聚龍氣。
于是便有了此時的一劍。
龍氣既是地氣,又與渺渺難知的氣運氣數有著一定關聯,所謂氣運,人人皆有,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國一地,人心匯聚,人心所向。
一國一地者,遼東如旭日初升,大魏如日薄西山。
一門一宗者,儒道兩家同樣有千年底蘊,其氣數如同淵海,深不可測,不過道門否極泰來,漸有如日中天氣象,反觀儒門,盛極而衰,每況愈下。
可話又說回來,大魏也好,儒門也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說如今還遠未到垂死之際,就是到了氣數已盡的地步,其氣運之雄厚,也非尋常可以比擬。
故而這一劍對上了李玄都的第四重“太易法訣”,不僅不落下風,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反而有摧枯拉朽之勢。
先天五太中,攻伐第一當屬“太易法訣”,四重“太易法訣”幾乎就是長生境界的進攻極致,再高就是一劫地仙、二劫地仙的手段,可仍舊不敵“素王”,可見“素王”一劍的可怖。
無形的“素王”劍鋒與“太易法訣”的渾淪浪潮相交,分波破浪,激起無數漣漪,向四周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