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從,以各種手段對抗,便強力鎮壓,將其家產悉數抄沒,收入國庫。
先前那些起兵抵抗的士紳便是如此,不僅土地抄沒,其家財充作大軍糧餉,就是性命也不能保存,被悉數處死,暴尸示眾。
至于那些被收歸的土地,秦襄也不占為己有,而是將大部分土地分發給沒有耕地的百姓,小部分土地用以軍功獎賞。
消息放出之后,當真是民心所向,許多朝廷軍戶紛紛來投,良家子從軍之人更是數不勝數,百姓竭誠歡迎,就如四季中的春天,萬物競發,勃勃生機。
百姓不識字,也許愚昧,容易被士紳蒙騙,可他們不傻,一邊拼命壓榨自己,一邊分發土地,百姓們向著誰,已經無需多言,哪怕士紳老爺說破大天去,他們也不會信了,圣人道理?比得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土地莊稼嗎?
百姓們的口風也陡然一轉,前些天還是遼東的蠻子賊寇如何如何,重新分發土地之后,便成了王師天兵如何如何。在百姓口口相傳之中,秦清成了天上帝君下凡,救苦救難,秦襄是帝君身邊的天將,秦道方是帝君身邊的星官,甚至有人為三人立起了生祠祭拜。
一時間,似乎遼東大軍才是本地鄉親,而本地官軍卻成了外來的賊寇。
不過月余時間,秦襄麾下大軍就從六萬之數擴充到了十萬之數,接收了大量軍械和火器,而且不同于一觸即潰的大魏官軍,精氣神是截然不同的。
反觀眾多官軍,不斷出現逃兵,尤其是聽到自己家鄉分發田地之后,常常是成群結隊地投奔遼東大軍,無論軍官如何約束,也是不能抵擋了。
其實此法已經在小范圍內推行了一段時間,李家和秦家帶頭清理田地和補繳稅款。只是李家的土地不多,也不接受投獻,只要補繳稅款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是,些許稅款對于李家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所以推行此策的時候,李家沒有人反對。
李家老少的根基都在海貿分紅上面,早就看不上土里刨食,就算全都捐了,他們也不在乎。
其他縉紳們卻沒有李家的底氣,無不暗暗叫苦,重新丈量土地,清理投獻土地,也就罷了,只能算是把多吃的給吐出來,還算不上傷筋動骨。可重新補繳稅款,那就是割肉放血了。
士紳不納稅,是從大魏太祖皇帝那里定下的,至今已有二百年,一下子便是二百多年的稅款,幾人能夠輕松承擔?而且補繳稅款是根據現有的實際土地數目來補繳,秦襄不管你在一百年前是多少田地,只是要求以如今名下田地的數目補繳近二百年的稅款,就是砸鍋賣鐵也不夠,必然要以名下土地沖抵。如此一來,大士紳變小士紳,小士紳直接變破落戶。
士紳們有心反對,或是造謠抹黑,遼東大軍的銃炮刀劍卻不講道理,敢于反抗之人,就連變破落戶的機會也沒有,直接抄家滅門,于是眾多士紳只能咬著牙認下來。
畢竟士紳大戶們的依仗是儒門,沒了儒門的支持,他們便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此時又能如何,只能認可了,最起碼還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和部分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