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主持修持佛法多年,將四人請進寺中奉茶,想要講禪論道,嘗試化解兩名女子身上的戾氣,卻不曾想惹得陸雁冰大怒,出聲呵斥,若非李玄都制止,恐怕陸雁冰就要抓過老和尚打上三拳。倒是上官莞并不在意,直接無視了老僧人的一番好意。
老僧也不驚懼,向李玄都問道:“貧僧觀四位氣度不凡,定是大有身份之人,正好貧僧聽聞大將軍秦襄率領大軍路過此地,不知四位可是來自齊州?”
李玄都道:“主持好眼力。”
主持又問道:“不知尊駕高姓大名?”
李玄都搖頭不答。
主持第三問:“尊駕可要去往帝京?”
李玄都道:“正是。”
主持嘆息道:“何苦多造殺孽。”
李玄都道:“和尚只見所謂殺孽,卻不見餓殍遍野,不見窮苦百姓賣兒賣女、易子而食,不見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和尚是假慈悲。”
主持皺起眉頭:“施主此言何解?”
李玄都道:“殺人何必刀槍?古有名將坑殺降卒四十萬人,已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如今天下,僅是饑民便達數百萬之巨,因此而死之人又何止幾十萬?和尚只看到死于刀槍之人,卻不見其他慘死之人,豈不是假慈悲?”
主持誦了一聲佛號,無言以對。
李玄都又道:“若不去帝京,如何改天換日?不改天換日,如何天下太平?太史公有云: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和尚覺得是殺孽,我卻覺得為天下太平而死之人,重于泰山,死得其所,乃真英雄也,為后世所敬仰。”
主持如何辯得過李玄都,只能無言而退。
四人在寺內游覽一番之后,告辭離去。
臨走前,陸雁冰還不解氣,以佩劍代筆,在山寺外的墻壁上刻字,改寫了大魏太祖皇帝的一首詩:“縱橫南北三周星,腰間仙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曉曉問姓名。”
周星又稱歲星,一周星是為一年,三周星便是三年。
陸雁冰意思是說距離天寶六年已經過去三年,這三年來,李玄都縱橫南北,殺了不少人,腰間寶劍仍有血腥,后面一句是大魏太祖皇帝的原句,譏諷山僧不識真人在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