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同時向前一步,“叩天門”與“素王”再次相擊,生出浩蕩漣漪,向四周擴散開來,所過之處,廣場上的玉白地磚被悉數掀起,滿目狼藉。
一劍之后,兩人出劍不停,因為兩人速度太快的緣故,甚至看不到兩人的身影,只能聽到一聲聲遲來的劍鳴,就好似先見電光再聞雷聲。
此時兩人出劍,已經是返璞歸真,直來直去,誰的出劍速度更快,誰的劍氣更盛,誰就能更勝一籌。只是到了現在,兩人仍舊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兩人對于此種境況都是心知肚明,反倒是龍老人更感急迫,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人數的差距,儒門已經全面處于劣勢之中,龍老人必須盡快擊敗李玄都,方能騰出手來扭轉局勢。
至于儒門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倒也不奇怪。
粗略來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詳細來說,早在百余年前,儒門就已經顯露頹勢,若不是有心學圣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強行為儒門續命,那時候的儒門就該讓出天下共主的位置。而在心學圣人離世之后,儒門自知實力不足以壓倒道門,便大搞平衡之策,挑動道門內斗,既能削弱道門實力,又能讓四分五裂的道門有求于儒門,儒門以超然姿態居中平衡江北、江南、西北、遼東等幾大道門勢力,扶弱抑強,儒門仍舊是天下共主。
這一點,道門中的有識之士早已看清,所以整合道門勢在必行,為此,張靜修、李道虛可以放下多年成見,實乃是大氣魄。當李玄都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道門,已經在下坡路上走了多年的儒門必然不是道門的對手。
這大約便是大勢所趨。
龍老人作為儒門首領,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此時儒門興衰系于他一人身上,如何能不急?
于是龍老人奮力一劍。
天地似乎為之搖晃。
帝京城上空風雷聲大作。
整個廣場的地磚悉數化作齏粉。
就連四周的城墻也出現了許多裂痕。
誰能擋得下這一劍?
只有李玄都了,也只能是李玄都。
李玄都毫不遜色的一劍迎上。
有形的“叩天門”對上無形的“素王”。
一瞬間,頭頂天幕下垂百丈,腳下地面陸沉三尺。
劇烈的氣機震蕩之下,兩人竟是都握不住手中之劍。
“叩天門”沖天而起,直入九天之上,不見蹤跡。
“素王”則是從南向北,穿過承天門,進入宮城,沿著帝京城的中軸線,撞入太玄殿中,最終越過七層臺階高臺上的寶座,釘在龍椅后方的云龍紋髹金漆屏風上,不見劍身,劍柄仍舊顫動不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