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定之后,秦清加封功臣。
文臣以趙政為首,奠定了遼東根基,武將以秦襄為首,率軍掃平了大半個天下。
秦清冊封趙政為晉國公,除了趙政本身的功勞之外,還繼承大晉趙氏祀事。
自古以來,武功封爵更在文治之上,于是秦清冊封打下了半壁江山的秦襄為江陵郡王,只是此郡王并無封地。
其次便是身為宗室的秦道遠和秦道方二人。
平心而論,兩人的功勛要在秦襄和趙政之下,只是兩人身為宗室,在封爵上總有幾分優勢。秦道遠被封為遼王,秦道方被封為齊王,俱是親王爵位,也是僅有的二王。
除此之外,其余人按照功勛大小分封公、侯、伯之爵位,共二十四人。
不得不說,秦清在封爵的時候十分克制,并未大封功臣,更多還是以官職代替。
再有就是,還要從徐家中選出一人承大魏徐氏祀事,本來玄真大長公主是最合適的人選,但玄真大長公主主動放棄了公主的爵位,成為出家的玉盈真人,便不太合適。正好原來的唐王徐載詡被貶為庶人,又娶了道門中人沐青瓷,再加上秦襄大軍橫掃天下的時候,徐載詡也在軍中立了些功勛,于是秦清冊封徐載詡為鐘離侯,以承魏太祖祀事。
圣人府邸的衍圣公因為早早歸附,并且積極配合新政,得以保住衍圣公的爵位傳承。至于姜夫人之死,那便不算什么了,衍圣公只字不提,只有對皇帝陛下的感激之心。
道門并未對儒門趕盡殺絕,只是廢黜了萬象學宮和天心學宮,保留了社稷學宮和四大書院,謝恒和司空道玄隱退,寧奇受邀成為社稷學宮的大祭酒。
白鹿先生是七隱士中唯一被寬免之人,在太平二年,被秦清任命為國子監祭酒。
白鹿先生請求秦清寬免徐翊厚,秦清允之,給予徐翊厚一個監生身份,歸在白鹿先生的門下,白鹿先生提議讓徐翊厚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功名,就算舉人不能免稅,卻能出來做官,只是徐翊厚以為母守孝的理由婉拒了自己老師的提議。
至于謝雉,李玄都尊重大魏穆宗皇帝的遺愿,同意讓她與穆宗皇帝合葬。于是徐翊厚停靈七天之后,在白鹿先生的協助下,將謝雉的棺槨運往天壽山的皇陵,打開墓室,葬入其中,然后徹底封死了墓室。
逃往西域的赤羊翁被被澹臺云擒住,澹臺云殺了赤羊翁,并將人頭送給了李玄都。
李玄都去信謝過澹臺云后,下令將赤羊翁的人頭送回原籍安葬。
至此,儒門七隱士除了白鹿先生之外,其余六人悉數身死,無一幸免。
天心學宮在戰亂中付之一炬,可萬象學宮卻未經戰火,保存完好。寧憶在萬象學宮的基礎上,進行改建,變成了日后大名鼎鼎的萬象道宮。
正所謂成家立業,在萬象道宮改建后不久,寧憶迎娶了石無月。
雖然兩人都有過一段不怎么好的過往,但仔細算起來,兩人卻是第一次成親,李玄都和秦素夫婦二人親自道賀,又有蕭時雨和冷夫人這兩位師姐充當娘家人,就連白繡裳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親自道賀,賓朋眾多,甚是喜慶熱鬧。
拜堂時,寧奇終于解開心結,以長輩的身份受了新人的一拜。
就在兩人成親后不久,陸雁冰的婚事也確定下來,是李玄都的生死之交胡良。李玄都對于這樁婚事十分滿意。作為一個兄長,自然是想讓自己的妹妹有一個好歸宿,那么知根知底的好兄弟、好朋友便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