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雅枝偷偷瞧了師尊一眼,見他不似說笑,試探道“要不,徒兒先帶些妖骨去,請那位申觀主掌掌眼,被計師兄發覺,也得有個由頭吧”
滕上云哂笑道“成,這事為師替你擔著,不過你要記著數,合用的妖骨難求,日后萬一低頭服軟,得從五百的賬里頭扣掉。”
筱雅枝掃了一眼,為難道“就這么幾塊還要扣掉,徒兒可說不出口”
滕上云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大手大腳可不成,若是易得之物,那位申觀主豈會開口”
師徒二人一邊閑聊,一邊挑挑揀揀,徹夜未眠,三圣宗千載積儲,也只揀出四十七塊妖骨,多為陳舊之物,一點墨痕或深或淺,越看越覺得詭異。翌日清晨,筱雅枝將挑剩的妖骨送回庫藏,辭別師尊,匆匆踏上了行程。
筱雅枝走水路。她有一宗法寶名為“避水珠”,含在口中,潛入水下滑如游魚,一日一夜遁走萬里,哪怕晚出發一兩日,也有十足的把握搶在計丹青之前抵達棲凡觀。師尊同意她走一遭,并非擔心計丹青“兇多吉少”,胡長老一脈樹敵甚眾,她也犯不著插手,若能抓住機會與那位申觀主搭上線,日后萬一生變,也可留條退路,這才是師尊的真正用意,對此筱雅枝心領神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棲凡觀偏殿內歲月靜好,陽光透過窗紙照在青磚地上,灰塵飛舞,一忽兒明一忽兒暗,李七弦從入定中醒來,伸了個懶腰,側過頭微微皺起眉頭,腦海中閃過一些凌亂的光影,明明未曾經歷,卻如在眼前。
這樣的情形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每次修持功法,從入定中醒來那一剎,她總是情不自禁“回想起”一些褪色的記憶,心有些亂。她也曾向觀主說起,觀主告訴她這是所謂的“前世宿慧”,據說人死后轉世投胎,要經過陰曹地府的奈何橋,喝上一碗孟婆湯,忘記前世的一切,安心轉世。但總有些人忘不掉,轉世后仍能看到前塵往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淡然處之,莫要跟人提及,日后道行上去了,自然會豁然開朗。
當時李七弦忍不住問觀主,他是否也能看到前世種種,得到肯定的答復,李七弦心中有些歡喜。前世宿慧嗎這是她和觀主才有的秘密,只要她堅持不懈修持下去,就能與觀主一樣神通廣大,不受其擾。小小的心眼里,似乎多了些許莫名的鼓勵,李七弦從此用功更勤,后來居上,數次考校都獨占鰲頭,壓過狐族一頭,令曇羽子不無欣慰。
李七弦修持的功法源自素女經,九天玄女師徒一脈的根本真經,共計一十三篇,申元邛只聽碧霞子說了些皮毛,其余都付之闕如,不過對李七弦來說綽綽有余。若她確是可造之材,日后再想辦法找幾門適合女修的功法,至不濟也可向穆元雄開口,申元邛無意在此界留下衣缽傳人,有幾個得力的弟子為他奔走即可。
這些心思,他從未跟人提起。
做完日課,李七弦起身開了殿門,河喜兒迎入內,小心侍奉她食粥飲茶,略進水米。李七弦專心修持,不問觀內俗務,河喜兒將打聽到的趣事說給她聽,開元宗又送了幾車財物來,山民將養不起的嬰孩棄在山門外,觀外新開墾了幾畝菜田,有人打聽觀主還收不收妖族門人對李七弦而言如風來疏竹,雁渡寒潭,毫不放在心上。
李七弦未曾辟谷,不過每日吃得不多,喝了半盂清粥,吃了幾個果子,她仔細漱過口,舉步去往澄心殿。還沒走出數步,卻聽山門方向傳來一聲長嘯,穿云裂帛,響徹霄漢,緊接著一道身影闖入觀中,直奔澄心殿而去,其疾如風,侵掠如火。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