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丁闖早早起床,先去各家各戶轉了一圈,看看他們做的怎么樣,雖說細節都跟他們說過,縫出來的、穿插的質量一定要合格才能收錢,大家也都表示了解,可還是要親眼檢查一遍才能放心。
一圈下來,看到的結果還不錯,每個人做的都很用心,更為用心的是,他們保證都不與趙德利和張淑花說話,每個人還把家里的瓜子、花生往他兜里揣。
走在村里的路上,看著遠處布滿皚皚白雪的大山。
其實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時代,可謂是遍地商機,未必能大富大貴,但要衣食無憂很輕松,比如山里有野豬,抓過來與家豬配對生崽在貼上標簽就有市場,再比如靠近水庫的地不種玉米,換上水稻,稻田里養殖河蟹,都是一筆不小財富。
方法決定在上學之前告訴村里人,讓他們做,自己并不大算參與,原因無外乎,眼界不能局限于小灣村,要放的更長遠。
回到家。
準備收拾一下趕客車去市里談代工。
剛進門,發現家里已經來了客人。
炕上坐著兩人。
“丁闖回來了,這孩子長這么大了,一眨兩年沒見,快點過來,讓小姨看看……”坐在炕上的女性笑道。
女性叫葛淑萍,是母親葛翠萍的三妹,家在市里。
旁邊的光頭男性是她丈夫李強,游手好閑,與村里的趙德利差不多。
“小姨,小姨夫……”
丁闖笑著叫了一聲,沒多說,他對這兩個人沒好感,雖說是親屬,可親屬也分遠近,與他們就是遠的那種。
原因很簡單,家里沒有老人,平日里聚在一起的機會本就不多,再加上市里與小灣村的距離,使得往來更少,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城里對上農村有天然的優越感,話不投機,看他們微表情都別扭。
當年在市里上高中,有次國慶節放假趕上大暴雨,去她家留宿避雨,當晚兩人正好有飯局,出門前把家里主臥衣柜上鎖、客廳抽屜上鎖,臥室也上鎖才離開,回來之后更是偷偷檢查一遍。
做法不能說對錯,但是很傷人。
“哎,這孩子真出息了,丁闖,你上報紙的新聞小姨看了,好樣的,給咱們葛家人長臉!”
葛淑萍豎起大拇指,笑的極為“真誠”
“呵呵……”丁闖敷衍的笑了笑,看了一圈,父親果然沒在家。
老丁對兩人也不喜,當初葛淑萍還未出嫁的時候,他就極力反對嫁給趙剛,認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沒辦法養家,可葛淑萍說:不務正業才有出息,像你這樣踏實的,一輩子沒出息。
老丁再也沒阻攔過。
不過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葛淑萍也不務正業……
“小姨、小姨夫,你們先坐,我要去市里一趟,就不陪你們了。”丁闖也巴不得趕緊離開,看到他們心里煩,也就母親能受得了。
“等等再走唄,坐中午的車,你小姨、小姨夫好不容易來一次,中午一起吃飯!”葛翠萍知道他要去市里拿材料,也不阻止,只是想讓晚點。
“跟人約好了,得先過去,中午跟他們一起吃!”丁闖說完,走到柜子旁拿出衣服到客廳換上。
“這孩子……”葛翠萍沒辦法埋怨,只能念叨一句,解釋道:“他在市里找了點手工活,讓村里人做,今天要去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