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這是任何技術推廣所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打破了陳舊思維的約束,趙慶一時間有無數新的想法。
不僅僅是方便個人的小型化設計,其他方面也是一樣。
舉個例子,戰爭飛舟的陣法整合技術的基礎上搭配新的能量池,是不是可以制作浮空堡壘?
還有,是不是可以將新技術應用到法寶中去?
一旦思路打開了,真的有無數的新方向等著去探索。
白天行和趙慶興致勃勃的討論了許久,直到事故的后續處理完畢才停下來。
經過兩人的討論,白天行已經意識到觀星臺大有可為。
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先解決手上的問題。
“白玉的質地夠了,但是對于能量的承載還是差了點,所以觀星臺必須尋找其他材料加入建造,否則成本太高了。”白天行將眼下的問題說了出來,建議道:“我們先搭建一座實用的大型觀星臺,一邊運行獲得相應的數據,然后再同時進行改造。”
作為試驗品,成本當然不是首先要考慮到因素。
趙慶點頭表示同意,甚至顯得比白天行還要興奮:“對,先造一座出來看看,行宮整體的設計也要進行修改,我現在有很多想法。”
這一座水星行宮,本來就是作為試驗品來建造的,兩人都不怕進行實驗。
說做就做,將傷員安置好之后,趙慶就召集其他人開始進行建設。
“一隊,先去修建八卦陣圖。”
“二隊,安置防御陣法,布置疏導能量陣法,不能再次出現事故了。”
“三隊,按照要求將上品白玉進行精煉,千萬要小心,儲備有限盡量不要浪費。”
“四隊,你們去嘗試其他材料。”
“剩下的人跟著我,我們搭建觀星臺。”
趙慶找到了久違的斗志,熟練度分派任務之后,就開始親自上陣。
比起之前烏合之眾的模樣,經過趙慶的整合之后,速度確實快了許多。
頭三天,八卦陣法就重新恢復了。
第五天,新的觀星臺就建了三層。
十天時,陸陸續續有好幾種材料被發現可以增強觀星臺的強度。
……
就這樣按部就班的進展,所有人都圍繞著觀星臺轉。
一旦發現了新技術新材料,全都最快的速度用在觀星臺上。
白天行也是全程陪同,不少次出現了小問題,他都是親自解決的。
識海中推演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建造起來卻難了千百倍。
這對于白天行來說也是一次學習到過程,只有真正的了解過后,他才能針對性的進行修改。
到后來,隨著越來越熟練,進程一塊再快,硬生生的趕在三個月內完成了觀星臺的建造。
當最后一塊白玉牢牢的鑲嵌進觀星臺,方圓十里都振動了一下。
看到不少人臉上都露出了驚慌之色,第一次意外的事故顯然還沒有被忘記。
趙慶知道這樣下去不行,所以直接站出來,大聲呼喊:“不要慌!正常現象!”
其實本來動靜就不大,有了趙慶主動站出來,騷動很快就被制止了。
不過漸漸的,觀星臺開始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