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面對著明滅不定的燭火,埋頭沉思。
小白和他相對而坐,兩人都在思考,高偽送來的消息會帶來什么影響。
考慮良久,鮑叔牙終于開口了:
“高偽之言,應是真的。”
這是句廢話,但也是接下來討論的前提。只有高偽所說的情況確實在齊國發生了,兩人在這討論才會有意義。因此小白安靜地沒發聲,任由鮑叔牙繼續說下去。
鮑叔牙又道:“公子,齊是大國,大夫眾多,難免會有異議者,是以高傒等人未明逢您為齊侯。”
齊國是個大國,決定齊侯之位的關鍵就在于齊國國內的支持。外國的干涉不是沒用,只是不起決定性作用。
如果高傒在臨淄公開支持小白,也不一定會有人反對。但身在魯國的公子糾勢必會勾結魯軍入侵齊國。只要齊軍這邊出幾個帶路黨,戰場上一反水,那未來的局勢就好看了。
小白明白鮑叔牙的意思,人家不公開支持不代表不支持你,你在心里不要有怨恨,要記得人家對你的支持。
支持一個人上位雖然會有很大利益,但也面臨大風險。一不小心就會身死族滅,再次也會元氣大傷,一代人難以翻身。沒有足夠大的好處,人家憑什么跟你干!
所以小白很理解高傒,他不僅僅代表自己,還要代表一個家族。所以小白必須要表示一下,說:
“我與高傒相交多年矣,其為人我豈不知?大事若成,心有厚報!”這不僅僅是對身在齊國的高傒說的,同樣也是對鮑叔牙說的,人家隨你奔波勞苦,不就是希望得到回報嗎?無私奉獻的人在哪朝哪代都有,就是人少,一兩個這樣的人有什么用呢?
鮑叔牙見小白對高傒他們沒在臨淄公開支持之事發怒。心中也大舒口氣,沒人愿意面對一個刻薄小氣的主君。不過鮑叔牙也知道小白不是那種人。
小白對鮑叔牙說道:
“有高傒在內聯絡,臨淄那兒我們就不用擔憂了。所慮者,唯魯之公子糾和管仲兩人。”說道這兒,他又想起了管仲。
管仲已經保護公子糾入了魯,魯莊公年輕氣盛,又對齊國不友善。估計魯國也會趁著齊國內亂擴充勢力范圍。
小白當然也清楚魯莊公那點算盤。無非是想打著保護公子糾入齊的旗號,侵占一點齊國利益。而公子糾為了回齊繼位,估計什么都會同意。
哼!換我我也同意,小白心說。齊國的國土大的很,可不坐上王位不是我的。要是真坐上位了,給點好處也不是不行。不過真不給,你還敢硬搶?打不死你!
所以上位者為了自己的好處,損害一點公家的利益不算什么。后世這么干的多了去了。反正東西本來不是自己的,我不來干別人就干,還不如我來干呢!為了大義而犧牲一點小利不算什么。
不錯,對小白和公子糾來說,王侯之位就是大義,至于要付出什么那不過是小利。大義必須守,小利可以棄。為了王位,可以賣國。
此刻,小白仿佛身成后世無數封建帝王的化身。“寧予友邦,不予家奴。”這真是至理名言吶!
小白他一想到管仲會帶著人馬會來攔截自己,還受了管仲一箭,心中難免感到惶恐。忍不住問鮑叔牙:
“管仲會不會帶兵在齊莒邊境攔截我?萬一他要暗中埋伏,射我一箭怎么辦?”
鮑叔牙有些不明白小白的擔憂。但還是說道:
“我們讓莒國的兵馬送我們到穆陵關,到了那兒由齊**隊護送。防備管仲干什么?
在這路上倒應該防備刺客,不過有公子你的新馬車應該沒大問題。”
小白聽到這老臉一紅,心說:傳聞害死人啊!虧自己還在擔心管仲會在路上射自己一箭,還特意去改裝馬車。當然也沒白廢勁,至少路上少受點罪。都是被太史公這個寫野史傳聞的給害了。
而讓小白所擔憂的管仲此刻正在陪公子糾在出賣齊國利益,以此來討好魯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