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公面色陰沉,很不高興地問隰朋道:
“這有什么好笑的事值得齊使如此開心嗎?”
隰朋斂色正形后說道:
“有!我在笑魯國人無禮無智。我知道你們魯國君臣上下對我很不待見,是因為我在上次來魯,帶回了現在我們齊國之宰管夷吾,使魯國君臣失了顏面,所以想要在我身上找回面子。這是多么小器的做法呀,魯公您目不識賢才,被我齊國施巧計給瞞過了,不去反省自己的失誤,重視自己謀臣的意見,卻來怪罪為兩國傳話的使節,這難道不好笑嗎?
明知齊國是個強國,而齊君又禮賢下士,任人唯賢,一心勵精圖治,發誓振興齊國。有這樣的明君明臣,上下齊心,齊國馬上就會變得比這更強大,現在魯國人如此無禮的羞辱我一個大國使臣,難道就不擔心齊魯兩國再起兵戈嗎?”
沒錯,沒能識破齊國人的計謀,只能說魯國人無謀;因為此事而慢待使臣,這于禮不合,顯然是失禮了。魯公吶然無語,施伯連忙上前致歉,并讓人給隰朋重新安排座位,千萬不能顯得魯囯人小肚雞腸,令人笑話。
在一番刻意插科打混,曲意結交之后,雙方的關系緩和下來,氣氛融洽了,施伯問道:
“不知齊使遠來,所謂何事?”
隰朋也不誨言,直接答道:
“隰朋乃是為齊魯交好而來。我們國君在宰相管夷吾的勸說下,決定不再要求魯國人向齊國屈服了,而是打算訂立一個平等的盟約。齊魯雙方締結兄弟之盟,互不侵攻。”
哦?魯國君臣在聽了隰朋的話后還是不敢相信,過去魯國一直被齊國人當成小弟,齊國人有點什么戰事便會指使魯國帶兵跟隨。這種給人當附庸小弟的感覺可不好,尤其是魯公還是個公爵,齊國只是個侯,論禮法應該是魯國為尊才對。可在過去幾十年里,魯國人迫于齊國的威逼,只能去給齊國人當小弟。
現在齊國一衰弱,魯國人一有機會當然要跳反,不指望能當齊國的大哥,但也不愿再去給齊國當小弟了。為此在干時之戰后,魯國人整軍備武,打算要迎擊齊國的入侵,但現在齊國人卻又放棄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魯國君臣表示要考慮考慮,請他先回館舍里等消息。
所以隰朋便先回館驛,等待魯國人商量出個結果再來通知他。第二天,施伯來訪,隰朋連忙起身相迎。在賓主落座,相互寒暄之后,施伯說出了此番來意,卻令隰朋大吃一驚:
“什么?魯公要給我們君上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