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羽妮有《夏天的風》就很滿足了,她沒有去想楊謙別的歌曲,還又信心滿滿地跟楊謙打起了包票。
“不是說先用手機錄,我晚上回去給你復盤嗎?”
“對啊,所以我說我要等唱好了再過來,不然我也沒臉過來了!”
“哈哈,沒這么嚴重,好好加油就行!下次你來我再請你吃牛腩粉。”
“好!一言為定!”
戴羽妮都還沒準備離開,就開始期待起了下次的再見。
只是不知道她是期待牛腩粉,還是期待見到楊謙……
……
楊謙中午的時間確實是被歐陽承給“霸占”了,還沒到中午下班時間,不知道上午去了哪里的歐陽承就偷偷回到單位,招手叫楊謙出來,坐他的車去中午吃飯的酒店。
“來來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徒弟楊謙!不過他不只是歌寫得好啊,文章寫得也不錯,讀大學的時候就陸續在粵省晚報、青年文刊、京城文學這些報刊雜志上,發表過五篇詩歌,七篇散文,三篇中短篇的小故事!”
“真的是一表人才!”
“小楊寫文章也這么不錯啊?難怪歐陽承這么看重你!”
“小楊的《把根留住》寫得不錯,很有思想深度。”
在酒店的包廂里,楊謙見到了歐陽老師的四位老戰友。
不過,雖然都是老戰友,但他們的年紀并不相同,像歐陽老師今年應該是四十五歲往上、沒到五十歲的樣子,但他的那四位老戰友,年紀最大的應該已經有六十出頭,年紀最小的看起來也只是剛剛步入壯年,比歐陽承還小一點!
當然,年紀差距這么大還能當戰友不是不能理解,畢竟文工團跟其他一線的部隊不太一樣,很多四五十歲的老一輩藝術家還代表著文工團參加各種表演。
雖然現在文工團已經成為了歷史,但以前當兵時候的經歷,還是成為了將像早早就專業了的歐陽承和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老戰友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一根牢固的紐帶!
扯得有點遠了,歐陽承給老戰友們介紹完楊謙,就給楊謙介紹他的這些老戰友。
年紀最大、頭發已經花白了大半的是歐陽承之前念叨過的老團長祝德輝,他很顯然也是五個人中最有威望的一個,酒桌上他坐了C位!
施喜山是年紀第二大的,他個子不高、腦門禿了一半的,操著一口很荷城的普通話,據說歐陽承介紹,他就是這家福喜園酒店的老板。
不過施喜山自己說他過來只是過來陪老團長吃飯的,因為不會唱歌,就不摻和后面的活動了。
簡錦川和向洪鋒是幾個人中間唯二兩個有著歌唱家頭銜的人,五十出頭的簡錦川是男中音,年紀最小、唯一發量正常的向洪鋒則是男高音,他也是之前歐陽承說過的那位獲得過“金鐘獎”的老戰友!
向洪鋒轉業后去了粵省歌舞劇院,依然是有著事業編的國家級演員,再加上“金鐘獎”的加成,荷城紅橙節開幕表演這樣小小的舞臺可請不動他!
今天他能被邀請過來,顯然老團長祝德輝起了很大的作用。
畢竟,祝德輝雖然是北方人,但他轉業后留在了粵省,現在因為唯一的女兒嫁到荷城,他退休后也定居在了荷城,對荷城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