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叫大蓮,俊俏好容顏……”
星期二清晨,雖然最近也暫停了采訪工作,但歐陽承還是跟平時一樣,早早地開著車來到單位。不過,剛剛打開車門下來,歐陽承便聽到了一道婉轉好聽的戲腔,聲音還蠻熟悉的!
“似鮮花無人采,
琵琶斷弦無人彈吶,
奴好比貂蟬思呂布啊,
又好比閻婆惜坐樓想張三,昂昂昂……”
嗨,這小曲兒,有點意思!
都是文人墨客,歐陽承聽了兩句,就覺得里面的詞非常耐人尋味。
前面的鮮花無人采和琵琶斷弦無人彈,說盡了大齡剩女顧影自憐的幽怨、不甘。
而后面那兩句,貂蟬、呂布是《三國演義》里的人物,閻婆惜、張三則是《水滸傳》里的角色,這么一比喻,桃色的意味就出來了!
好家伙!
“太陽落了山,
秋蟲兒鬧聲喧……啊!”(“啊”是楊謙驚訝的反應。)
歐陽承這時候也走到了摩托車停車場那里,看見了正坐在小電動車上、捏著劍指比劃來比劃去的楊謙。
“一大早車停在這里唱京劇啊?”
歐陽承伸手過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唱出神了的楊謙才反應過來。
“老師,早!不是京劇,這是一個京城小曲兒。”
楊謙也顧不上自己還沒完成的練習次數了,趕緊先把車停好,下車來跟老師打招呼。
歐陽承倒不在意這是京城小曲還是京劇,反正他就沒想過這首歌會不會是楊謙寫的問題——太扯了,現在年輕人喜歡傳統戲劇都寥寥無幾,更別說能創作傳統戲劇作品了!(注:這里說的是傳統戲劇,比如聽上一場完整的京劇,這跟喜不喜歡聽戲腔的歌曲是兩碼事。)
“你怎么對這東西也感興趣?”
歐陽承對楊謙喜歡這種“老物件”都已經覺得很不可思議了,當然,他這么問不是質疑,而是笑呵呵的,很高興。
“因為這個小曲挺有意思的,聽起來很好聽。而且它的詞也寫得好,越唱越有味道!”
楊謙可不是找理由搪塞師傅,他是真的這么想的。
《探清水河》這個詞以前可不這樣,它本來是一個二人轉的民間小曲,而且據說非常那個,難等大雅之堂。
但經過那位將傳統相聲推廣和復興的郭老師的整理和改編后,它就成了一個凄美的愛情唱詞,聽起來沒那么讓人覺得難堪,還甚至覺得有些感人了!
當然,先不說改不改編,在楊謙看來,它的詞,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比如那個“桃葉兒那尖上尖,柳葉兒遮滿了天”,就是用了以前詩歌里比較多的“賦比興”的手法——就好像《孔雀東南飛》開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用其他物象來激發讀者的想象、增強了整篇詩文的意蘊,也給人非常強烈、直觀的美感!
不過,楊謙現在不是跟師傅討論這個的時候。
他之所以停車在這里唱這首小曲,可是因為他正在試圖解鎖所有新歌的所有版本,看看還有沒有合適戴羽妮的歌曲。
正好唱到了《探清水河》,感覺越唱越有味道,路上都忍不住哼著,到了單位,他還想再繼續哼、繼續品味一下,誰知被老師逮了個正著!
這些具體理由不方便跟老師多說,楊謙跟歐陽承聊起了《把根留住》后續的安排。
除了退休帶孫子的祝老爺子以外,老兵合唱團其他人都是有工作的,在表演完之后,自然也就散了,不過不能說是“解散”,因為后續肯定還有表演任務,他們到時候又會聚在一塊,繼續發光發熱。
歐陽承這星期回來,就是因為紅橙節表演的事,忙著跟臺里的領導、市里的領導開會,也沒空去一線采訪。
“你那兩首歌,給咱們臺里掙了不少光,市里的領導去看了表演的,都跟陳臺長夸咱們臺里出人才。所以,下個星期,臺里會給你發一個獎,到時候你參與一下。”
歐陽承對這種榮譽上的小獎勵早已經看淡了,市里的任何獎項都比不上他以前拿的全國性的文學大獎,所以他在領導面前,也是力主要把功勞留給徒弟,自己不要。
“再一個是荷陽那邊,有把你《把根留住》這首歌,定為他們紅橙節的主題歌曲的想法。他們找我問問你的意向,如果你覺得可以,他們會有人過來找你談,授權的費用肯定會有,但你也別抱太大希望,不會很多,多了他們也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