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有些自豪地給戴振宏羅列了一堆李光民的頭銜和成就。
戴振宏這才知道,原來楊謙這個毛頭小伙,有著這么一位很大牌的老師。
對于戴振宏這樣身份的人來說,當然李光民這樣的藝術家算不了什么,文化藝術固然值得欣賞,但并不能為潤遠地產創造多少億的價值。
但對于喜歡音樂的戴振宏本人而言,李光民又是值得敬重的,因為他年輕的時候,也如癡如醉地喜歡過李光民寫的那些歌。
“我只是比較好奇,怎么這么年輕的小伙子坐在了那里,你這么說我就能理解了。”
戴振宏微笑地拍了拍工作人員的肩膀,輕描淡寫地把自己剛才的疑問抹了過去,不讓對方覺得自己有什么特別的意圖。
但是,戴振宏循著工作人員的指示,找到了貼著自己名字的位置,他卻意外地發現,自己好巧不巧地被安排坐在了楊謙和他老師的正前方!
……
……緣,妙不可言……
……
正好晚會現場的燈光黯淡了下來,楊謙是沒有留意戴振宏坐到自己前面這個情況的。
廁所里偶然碰見的一位言談怪異的大叔,沒有給楊謙留下多少印象。
而且,他和老師正在聊著音樂,聊著他未來的發展,楊謙也沒有注意到前面這個身影坐下后,他周圍的人和他握手,“戴總”這樣特別的稱呼。
(都是很簡單的打招呼——因為這會兒戴振宏周圍坐著的也是幾十億、幾百億身家的大老板,大家都平起平坐,禮貌一下就算了,不會像一開始那些民營企業家那么熱忱。)
“去音樂節唱歌我不反對,你是年輕人,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朝氣,也要大膽去嘗試和接觸多種音樂風格,多種音樂風格融合、創新,是未來流行音樂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李光民還是比較開明的,他聽說楊謙還要去參加音樂節,不但不像一些老學究一樣將音樂節視為異類,還表達了積極、認可的態度。
要再年輕上二十歲,老爺子可能都要跟著楊謙去音樂節見識一下。
現在不行了,年紀大了,那么熱鬧的環境,他可招架不住。
“不過你的主業也不能放下來,我看你寫了那么多歌,風格很多,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很散亂。”
“作為音樂人,創作的風格多是好事,但作為歌手,你風格太凌亂,會很影響你的定位,讓你的歌迷摸不著頭腦。”
李光民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楊謙現在的問題。
確實是如此,即便是江燊睿、羈星辰這樣比較早期的歌迷,現在都有點摸不清楚楊謙的音樂風格,
雖然楊謙沒出一首歌,他們都嚷嚷著說很好聽,讓楊謙早點出正版音源,讓他們可以下單購買。
但群里逐漸出現了一些分歧的聲音,有喜歡楊謙“復古”風格的歌曲的,希望楊謙堅持這一類的創作,不要寫別的類型的歌。
像那些主旋律的歌曲,寫這些不是浪費他的天賦嗎?
也有喜歡楊謙英文歌曲或者粵語歌曲的,覺得楊謙就應該多做一些新鮮的嘗試。
但他們的目的都很簡單,就是想讓楊謙寫他們喜歡類型的歌。
歌迷們的聲音,有通過戴羽妮傳到楊謙的耳朵里。
雖然楊謙不會受他們的影響,但這些也確實是反應了楊謙歌迷們比較迷茫的狀態。
楊謙究竟是什么樣的風格?他們自己都沒辦法給楊謙一個正確的歸類了。
“確實是有點亂了,老師,您覺得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楊謙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他的歌都是出自于不同類型、不同時期創作者的,沒辦法不亂啊!
但楊謙有再多的歌,他也只是樂壇新人,一個沒什么經驗的獨立音樂人。
他出歌速度太快了,沒有簽約什么專業的經紀公司、唱片公司,身邊又只是戴羽妮、杜訊、向天歌這樣的同樣沒什么經驗的朋友。
所以即便是知道有這樣的問題,他們也都沒辦法給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只能任由楊謙自己野蠻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