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謙那天光是提及唱片公司對音樂人版權上的侵犯,就已經觸及了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經。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你就不能標新立異。
好嘛,楊謙都不敢亂說話了。
畢竟他現在人微言輕。
但李光民不一樣,李老師是楊謙見過最開明、最坦蕩,也是對音樂真正熱愛如生命一般的音樂人,楊謙愿意和他交流,聽取他的意見。
這不,李光民聽完,不住地點頭,贊許地說道:
“沒錯,指望環境變好,不如自立自強!不過,想要像電影行業那樣,做到足夠大的市場,引起國家的重視,這可不容易!音樂的市場,單憑賣幾張唱片還不足夠。”
道理其實不難想明白,但要做到扭轉局勢,談何容易啊!
“其實音樂的市場不算小,不只是唱片,還有各個層面的演出,電視臺、網絡綜藝、演唱會、音樂節、livehouse等等。上次我和女朋友去南海島參加音樂節,摩星音樂的秦亮秦總就跟我說他們櫻桃音樂節,一場能帶動當地好幾個億的旅游、飲食、文化等消費。”
楊謙的研究還沒經過真正的商業化調研,但他卻是從人家老板那里,獲得了很寶貴的一手資料。
“所以我想音樂市場并不是完全的沒有救藥,已經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努力……”
楊謙從音樂節上,看到了這一潭死水下面正在蓬勃涌動的生機。
雖然在他看來,目前的音樂節,充斥人們耳目的還是比較雜亂的搖滾,但不得不說,即便是搖滾和民謠,現在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涌現出來。
缺的,可能只有持續性,以及更加多、更加優質的音樂作品的刺激!
“所以還是需要我們音樂人自己的自立自強,搖滾、民謠都能做到這樣地步了,沒理由我們流行音樂的音樂人,不能加把勁,做出更多深受大眾喜愛的好的作品出來。”
楊謙語氣很堅定,他覺得流行音樂應當挑起這份大梁。
“你想走的這條路可不容易,創作、創新、改革,沒有一個是好做的!”
李光民聽出了楊謙的潛臺詞,他有這樣的思量,就肯定有這樣的抱負。
但李光民早已經過了喊喊口號的年齡,經歷過流行音樂的完整興衰歷史的李光民深知做到這個目標的不容易。
事實上,李光民自己何嘗沒做過類似的事情,他退休之后,一直在組織探討,看如何能夠讓粵省音樂重新找回昔日的榮光,成為全國音樂的領頭羊。
但十幾年來,他做了不少事情,結果卻并沒有什么起色。
粵省確實是出了不少優秀的音樂人才,但一個個都往北方跑了。
楊謙是他覺得最有希望實現他的目標的粵省音樂人才,然而,楊謙的目標似乎比他還要遠大。
李光民還把目光放在了粵省這塊小小的天地里,楊謙卻跳了出來,著眼整個華語樂壇。
只是難度會更大!
“老師,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當然,我也不是完全想著改革什么的,我就是想先把自己的音樂做好,做好自己,然后再看看能不能通過努力,做到對整個環境的哪怕一點點的積極影響……”
楊謙的話,聲音不大,但被豎著耳朵偷聽的戴振宏全都聽了進去。
“天真!”
戴振宏還是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