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研究過音樂平臺、視頻平臺的侵權、維權問題,他覺得新聞平臺也同樣是治理的關鍵。
喬建杰贊賞地點了點頭:
“沒錯,所以我想要從你們報道的農村、民生相關的新聞內容作為切入點,來探討現階段自媒體、新聞傳播平臺的內容規范化、運營制度化,以及我們國家管理方面的審查權威化的問題。”
沒看到現在的新聞傳播平臺,現在的社交平臺,都很少能看得到農村相關的新聞了嗎?
就算有,那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報道農村發展的新聞,頂多是一些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小事,被自媒體寫得跌宕起伏,搞成了諸如兩個社會群體不可調和的超級大的矛盾問題……
所以,喬建杰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角度……
喬建杰不僅很樂意跟楊謙分享自己的研究課題,研究思路,甚至還想讓楊謙考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帶著他一起做相關的課題研究。
這個傳統和創新方面平衡、共存課題,并不是一兩天的研究就能得出結論的,也不是一兩篇論文就能完結的。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畸形發展,并不只是互聯網時期、短視頻時期才存在的問題。
它是一個很具有研究價值的動態研究課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改革進程上面,都會有著不同的研究結果和研究需求。
只是可惜,喬建杰對楊謙也只能停留在欣賞上面,楊謙是他想要得到但不可能得到的人才。
楊謙已經選擇了自己研究和發展的方向,但并不在新聞學領域。
……
“我還真有點擔心你會答應了喬教授,說我不唱歌了,我要回去復習考研究生,會南粵大學繼續讀書呢……”
戴羽妮和楊謙告別了喬建杰之后,就出了北門,來到珠江邊漫步。
現在差不多是中午時間,珠江邊上行人稀少,倒是觀光旅游的游船不時地穿過。
戴羽妮不覺得江風吹得很冷,但她還是緊緊地抱著大木頭的胳膊,嘴巴嘟得,都快要可以掛上醬油瓶子了。
今天早上出門前,她大概是沒有想到,過來南粵大學玩,會是這樣驚險的旅程!
她的大木頭居然如此優秀,以至于不只是有很多女孩子在偷偷地覬覦著,就連四五十歲的教授大叔,也想要搶走她的大木頭。
楊謙看著她不情不愿的樣子,不由地莞爾一笑。
“別擔心,喬教授搶不走我,我還是知道我想要做的是什么,還是知道我們想要做的是什么的!”
楊謙伸出空著的左手,幫心愛的女孩整理一下她被風吹亂了的頭發,柔聲說道。
“你說的呀,我們一起唱歌,一起做音樂,不能夠轉頭又跑回去當記者。”
這樣親昵的舉動,對于戴羽妮來說還是很受用的,她心里甜甜,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