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點頭承認。
“我聽說你還機緣巧合地被安排到了我們粵省軍區非常有名的英雄連,鋼槍連里面進行特訓,而且訓練強度是非常高的,是不是這樣?”
女主持人笑著問道。
“鋼槍連?那可是特種作戰連隊,楊謙你在鋼槍連訓練應該很辛苦啊!”
男主持人也驚嘆著附和。
“確實會辛苦一些,但我們戰友們在嚴格要求我的同時,也會不拋棄不放棄,給我很多支持和鼓勵,所以我很感激他們,也很高興能和他們一起度過一段難忘的軍訓時光。”
楊謙說得中規中矩,畢竟是編排好的臺詞。
“那你接下來要演唱的這首歌是不是也誕生于這個艱苦訓練的背景中?”
“是的,因為我是歌手嘛,辛苦訓練之后,大家也喜歡在睡覺前聽我唱唱歌。當時給他們唱了《萬里長城永不倒》,有戰友就說,你可不可以寫一首普通話的軍歌,這樣我們能聽得懂,也可以學著唱。”
“后來我在一個多星期的訓練,以及經歷過一場四天兩百公里的拉練后,切實地體會到大家離開家鄉父母,來到祖國的邊疆,風餐露宿、雨雪風霜中為祖國站崗的辛苦,心血來潮,就寫了這首《咱當兵的人》!”
楊謙的話,讓臺下的戰士們都忍不住驚訝地有了一些騷動。
有的是因為《咱當兵的人》這首歌!
有些人知道這首歌!
因為楊謙在鋼槍連的飯堂唱過這首歌之后,這首朗朗上口的軍旅歌曲,就悄悄地在部隊里流傳了開來。
就算沒有實際的詞譜、曲譜可以學著唱,但口耳相傳,還是有一些戰士們聽過了這首歌。
有的則是因為楊謙提到的他在鋼槍連的訓練項目。
四天兩百公里的拉練?
在場的很多戰士們都是普通部隊的,訓練項目里根本沒有四天兩百公里這樣高強度的拉練!
二十公里的負重拉練比較常見,五十公里、一百公里的拉練也有,但頻率絕對不高,一年頂多搞上幾回。
但兩百公里,還要四天走完?
他們聽著都忍不住在心里估量一下,暗暗感到心驚。
不過,也不難想象,畢竟是鋼槍連,大家都聽說過的精銳部隊,訓練強度高一點也很正常。
只是,臺上這個看起來還有點學生哥的稚嫩感的歌手,居然還經歷過這樣高強度的訓練?
他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女主持人也問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點超綱了,屬于之前他們沒有商量過的。
但楊謙也是多說了幾句,女主持人才一時間忍不住問了出來。
顯然,大家都覺得四天兩百公里很不可思議,關鍵是楊謙還是一個普通人,并不是一個特種兵。
“我覺得我怎么堅持下來的不重要,因為我只用咬牙堅持這一次,而且還有這么多可愛的戰友們幫我背去了身上的負重。”
“重要的應該是他們怎么堅持下來的,三十公斤四天兩百公里的長途奔襲,據我說知,這樣的訓練他們每個月都要來上一輪!”
“最不容易的,應該是我們全體的戰友們,我只是軍訓了兩個星期,而他們將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甚至將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最可敬、最偉大的,也應該是我們的戰友們和你們的家人們!這次軍訓我感受很深,因為才短短兩個星期,愛我的家人、朋友們就已經很擔心很想念我了,而你們和家人卻要忍受漫長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