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讓她想起那段緊張擔心的時光,無緣無故地又開始思念、眷念的!
“我覺得楊謙哥哥唱得越來越好了,舞臺感染力超強的!”
歐陽曉晴羨慕的感嘆也傳到了戴羽妮的耳朵里,她不由地為楊謙感到驕傲。
是的,她的大木頭就是這么優秀!
……
“咱當兵的人,
就是不一樣,
頭枕著邊關的明月,
身披著雨雪風霜……”
臺上的楊謙慷慨高歌,臺下的祝德輝聽得如癡如醉,他搖著頭,還情不自禁地拍了拍歐陽承的肩膀。
“歐陽,你教了一個好徒弟啊!”
如果說以前祝德輝夸楊謙還只是覺得他不錯而已,這會兒的祝德輝真的是由衷地給楊謙很高的評價——更多的贊嘆,在他那一聲滿是感慨的“啊”里面。
甚至還帶上了深深的羨慕!
這個徒弟可不只是出色這么簡單,他還給師傅帶來了榮耀,為師傅在部隊這么多官兵、領導面前掙足了面子!
得徒如此,師復何求呢?
“這是他自己的造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可擔不了這么大的功勞,哈哈!”
歐陽承雖然謙虛著,但心里還是很得意的,后面的哈哈一笑,道盡了他為徒弟感到驕傲的心情。
“有你的功勞,歐陽你小子就是體驗派的,為了寫出好文章,不惜扎根基層,專注于最貼近生活、最接近現實的農村報道!
現在你這個徒弟也學了你的招數,為了寫出好的歌,居然跑去鋼槍連這樣的地方(高強度的特種兵部隊)去訓練,他以后的成就,我看也是不可估量的!”
祝德輝說的沒錯。
楊謙愿意為了把歌唱好就去軍訓,雖然這跟他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但不得不說,他也是受到了歐陽承兢兢業業扎身基層的影響。
楊謙從畢業到現在,也算是叫過不少人老師了,但要說他心里認為是真正的老師,對他的未來有比較大影響的,那可能只有歐陽承和李光民兩位。
即便在音樂上,歐陽承不像李光民那樣,能夠給楊謙非常專業的指導,但他在對待工作、對待人生以及待人待物上面,都給了楊謙非常多潛移默化上的啟發!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道還要先于授業解惑呢!
扯得有點遠了,楊謙的這首《咱當兵的人》,給旁觀的普通觀眾們帶來觀感和心情上的震撼還沒有遠遠無法平息的時候,在導演組呆著的那個角落里,金科倒是漸漸地回過了神來。
他沒有忘記自己今天過來的目的!
楊謙的創作能力已經不需要他再做評估了,以前他唱過的那些歌曲,還有今天開頭的那首《萬里長城永不倒》,都足夠讓他見識到楊謙創作能力的出色。
甚至出色都不足以形容楊謙的水平,金科覺得楊謙的創作能力已經超乎了他的理解范圍。
以前那些音樂人,寫得比楊謙好的,沒有楊謙那么風格多樣。
寫得風格多樣的,也沒有楊謙這樣變幻頻繁,變幻快速!
即便是多產的音樂人,像楊謙這樣多產還高質量的,也是很少很少!
所以,金科沒辦法在以前的音樂人中間找出可以跟楊謙相比較的模板來。
現在唯一的擔憂是楊謙這樣旺盛的創作能力、創作熱情能維持多久,不過,似乎這個擔憂跟金科沒什么關系。
他只是想要楊謙來《華語好嗓音》當學員,只是想要用楊謙來吸引柴江再次出山——因為那天柴江沒有明確說明,但已經暗示了他有帶出楊謙這樣一個冠軍學員的渴望。
金科是為了他的利益,那么他現在需要關注的不是楊謙的未來還有沒有這樣厲害的創作能力,而是楊謙是不是他值得付出足夠多的代價和資源的那個好嗓音?
答案似乎已經是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