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好!我學的是新聞學,在傳播與設計學院。”
楊謙以前也不知道陳茂春是他的校友,但《山高水長》這首歌他是聽過的,而且很喜歡。
不過,既然是校友了,那得稱呼一聲師兄啊!
“學新聞學?哦,我是八二年,畢業于南粵大學中文系,那時候你應該都還沒出生。”
陳茂春知道楊謙跟他不是一個專業也不是一個學院的,多少有些遺憾,但發現是校友之后,他已經足夠高興了。
這不,他還頗有些驕傲地說起了自己的學歷。
論學歷,陳茂春確實是這些人中間最高的,也確實值得驕傲。
楊謙更是肅然起敬。
八二年畢業,四年前入學,那時候才恢復高考第二年啊!
可以想象一下,那年頭的大學生多么稀缺,多么珍貴啊!
不過,這會兒旁邊許偉榮、陳祥富開始起哄了。
“小楊,你這一聲師兄就不厚道了!你叫李光民老師,叫陳茂春師兄,這陳茂春就硬生生矮了一輩啊!”
可不是嗎?這樣陳茂春豈不是要叫李光民老師?
“沒有、沒有,都應該叫老師。”
楊謙反應過來,連忙笑著改口。
“叫什么都沒關系,叫師兄也親切,各論各的!”
陳茂春這會兒笑得也很歡暢。
李光民的這個徒弟,陳茂春可是看得很是眼熱,要不是搶不過來,他都想要豁出這張老臉跟李光民搶上一回了。
但現在這樣的情況也不錯,同為校友,師兄和師弟,自己跟楊謙之間,也有數不清的關系讓記者們去猜測遐想啊!
先不說陳茂春的這點小九九,寒暄了一陣后,大家還是落座,一邊喝茶吃飯,一邊聊音樂,聊粵省音樂,聊楊謙去參加《華語好嗓音》的事。
“剛才我們幾個聊了一下小楊你寫的歌,都很不錯,尤其是《朋友》、《千千闕歌》、《萬里長城永不倒》這些歌曲,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唐德益開了個頭。
“對,其實我們這些粵省樂壇的老前輩都比較慚愧,雖然說我們也是寫了很多歌的人了,但能寫粵語歌的寥寥無幾,許偉榮算一個……”
陳祥富感慨地點頭。
包括李光民在內,這四位粵省本土的詞曲作家,只有許偉榮是有創作粵語歌曲能力的,但他的粵語歌曲創作也不算特別多,精品也就只有兩三首。
相比之下,楊謙一個人,都還沒出道就超過了他幾十年的成就!
“所以我就建議,小楊你去《華語好嗓音》,多唱一唱粵語的歌,讓他們看看我們粵語歌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