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把自己的關系、責任撇得差不多了。
這些人肯定以前也是跟很多原創歌手進行過類似的談判,因為謙語傳媒不是什么大公司,看起來也不像是有話語權的樣子,所以他們也按照之前對待其他小歌手的模式,寸土不讓,還裹挾所謂的道義,逼迫楊謙和他們合作。
“楊謙老師,我跟您介紹幾個案例……”
短視頻平臺的人在表面上還是和和氣氣的。
“去年,周偉洲老師的新歌《莫急》在線上發布,我們平臺和JAZ公司合作,同步上線宣傳,像#周偉洲新歌押題、#周偉洲新歌莫急、#莫急翻唱大賽等相關話題吸引了大量的短視頻用戶進行拍攝創作,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在短時間內已達九千萬!”
周偉洲在楊謙他們那個世界里,可是天王級的歌手,是八零后、九零后的青春記憶。
可以說,周偉洲和短視頻平臺的合作,是傳統和潮流的一次新的碰撞,也是短視頻平臺徹底超越傳統宣發機制的一大里程碑。
“在周偉洲的前后,都有很多歌手跟我們合作,甚至都已經選擇我們,作為音樂宣發的主陣地。這個轉變的原因,是短視頻反哺音樂產業,推動音樂產業增值的一個真實的反應。”
他的潛臺詞其實是,像周偉洲這樣的天王嘗到了流量的甜頭,都在短視頻平臺上賺到了錢,你楊謙一個小歌手,為什么要拒絕和短視頻平臺合作呢?
“有幾個數據,楊謙老師您可以了解一下:IFPI發布的《全球音樂報告》中顯示,前年全球錄制音樂市場達202美元,其中流媒體為114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6.1%。”
“流媒體的收入,包括音頻視頻和廣告、付費訂閱,都是近年來音樂產業能夠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楊謙老師應該能看得到,現在音樂不能只是單一的發展了,很多家平臺都開始了從音樂到泛娛樂領域的拓展,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從版權轉移到了玩法創新、生態構筑上面。”
“就好像我們短視頻平臺,我們幫助音樂下沉,能讓更多的普通人也參與到與音樂相關的泛娛樂創作中來,也是借助我們平臺日活超過五億的龐大流量池,構建了一個高增長、高收益的生態環境,給版權和音樂人帶來更大的價值增值!”
短視頻平臺派來談判的人口才很好,說的這些數據也確實是真實存在,短視頻平臺也確實是給音樂帶來了貌似很繁榮的景象。
如果楊謙真的只是一個為了個人利益的小音樂人,可能也能被他說動了。
畢竟短視頻平臺確實是讓部分音樂人賺錢了,讓很多翻唱楊謙的歌曲走紅的網絡歌手賺了大錢。
楊謙完全可以打不過就加入,他也去拍短視頻,也去寫一些口水歌,畢竟口水歌容易走紅。
但楊謙很清楚,這都是快錢!
短視頻平臺的本質就只是一個商業化運作的公司,是一個從誕生開始就被無數投資機構綁架的資本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