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那個搶救失敗的孩子家長沒在嗎?”
“他們有專門的人接待,這已經是另外一個性質了,涉及到賠償等事宜,不適合眼前這種集體洽談。”秘書顯然很清楚這類事情的處理機制,因為陳天就沒見他離開過,卻很清楚相關安排。
張繼很懂得講話藝術,沒有唱太多官腔,而是采用互動的方式問一個小朋友:“小朋友,你現在感覺身體怎么樣啊,有沒有哪里不舒服呢?”
“才沒有呢。”小朋友大約四歲,身體已經不再難受,變得很活潑:“羊肉湯可好喝了。”
“哈哈,是嗎,那以后讓媽媽在家給你做,更好喝,好不好?”張繼溫和的笑著道。
“好。”
簡短的互動之后,張繼拋出主題:“嗯,我想各位家長一定都很想知道孩子們到底是怎么發病的,又是怎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治好的,我請來了這次事件的功臣,有些孩子稱其為‘大哥哥’的陳天天,陳醫生,我們請他介紹下。”
他特意的強調“這么短的時間內”,是為了讓家長們在心里有個大家盡心盡力救治的印象,方便接下來的談判。
說完以后,張繼對陳天點了下頭,順便遞了個眼神。
陳天會意,知道該怎么說,其實也沒什么特殊,張繼說的很對,事情已經發生,該承擔的責任絕不推脫,但是家長們關心則亂,不能理性的看待問題,所以,我們作為管理部門和三方人員,作用就是客觀的讓雙方正確溝通,來解決這件事情,只有事情解決的家長們滿意,后面面對媒體時,才不會被動,也能向社會公眾交代。
陳天走上臺去,絲毫不怯場,面對有幾個膽大的孩子大聲叫“大哥哥”,陳天都報以溫暖的微笑,這引得其他孩子也都跟著歡呼著叫他。
有一位家長問自己女兒:“這個大哥哥是幫你們治病的醫生嗎?”
“是的媽媽,就是他讓人幫我們買的羊肉湯,還給我們扎針,一點也不疼,但是劉子涵那個愛哭鬼還說疼呢都哭了,我都沒哭。”孩子天真的回答,順便鄙視了一下同班扎針還哭的小伙伴。
家長心疼又有點欣慰,還待詢問,陳天已經開始講了,他從孩子們體寒的癥狀說起,并向家長們求證,大多數家長都發現了孩子的不尋常,但也有個別家長完全沒在意。
然后陳天講了一下綠豆,薏米等食物的特性,還舉例說有些愛美的年輕人用他來作為減肥祛濕的辦法,也是可以的。
隨后講到孩子們發病原因,最后再講述一碗羊肉湯如何治好了孩子們的病,以及自己針灸治療體寒隱疾的過程。
“你是說,你是中醫?”一名家長聽到后面,忽然站了起來,質問道。
“沒錯,我是一個中醫。”我中醫,我自豪!
家長情緒有點激動,手指著陳天喊道:“中醫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