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皇矣旋即笑道“這劍客乃是萬年前的人物,連名字都失傳了。當初這無名劍客來到楚宋省磨礪劍法,最后在漁辭路聽聞伍子胥贈劍漁翁的故事,當場頓悟,領悟了辭劍七十二式。
隨后開辟劍谷,邀約天下劍客論劍。天下人原本不以為意,直到當時南省第一劍客敗在辭劍第六十六式下,天下人遂驚動踴躍,無數人蜂蛹而至,然而沒人能挺得過辭劍第七十式。”
“漁辭劍遂天下聞名,與雍都、應天同稱天下三劍。漁辭路也由此得名。”楊皇矣指著劍冢說道“玉符劍冢內,劍陳刃埋,傳聞最深處便是漁辭劍,可惜至今沒人見到過漁辭劍。
從最深處向外,埋著七十一把劍。每一把劍之側皆有一塊玉符,刻畫著曾經持劍人的劍意,只有與劍意共鳴的人,才能點亮玉符,取出配劍。至于還不還回去,那就另論了。”
顧玉成看向劍冢,感慨道“這劍冢竟給人一種暖如春,柔似柳的感覺。”
楊皇矣眉頭一皺,驚訝問道“顧兄未進劍冢,竟能感受到劍冢的氣息”
顧玉成遲疑稍許,點點頭。
楊皇矣于是感慨道“看來這劍冢乃是顧兄的福地啊。顧兄現在這樣子,是與劍冢內的劍有了共鳴。”
顧玉成驚訝至極“可我根本沒有練過劍啊。”
楊皇矣搖搖頭“這不代表顧兄與劍無緣”看著顧玉成,楊皇矣提議道“不如顧兄進入看看”
顧玉成一愣,猶豫稍許,搖搖頭說道“我所修煉的,已經夠多。還是不用了。”
楊皇矣聞言有些惋惜,但也沒再說什么。
眾人繼續向前走。
然而顧玉成剛走幾步,便感到有一種吸引力在牽引著自己。
越是遠離劍冢,這股吸引力便越強。
如同在太一宮中對木離的感應。
顧玉成左右思考,最后來到楊皇矣身旁“楊兄我感覺不對勁。”
楊皇矣問道“怎么了”
顧玉成開口解釋道“那劍冢對我的吸引越來越強了。我總感覺有不對勁的地方。看來我要進去看看了。”
楊皇矣直接點頭“走我陪你去看看。”
這時楊四方不樂意了,嗔怪道“大哥書劍之盟馬上就要舉辦了。
那劍冢你也沒進過,能有幾十年沒有人再進到深處了,你現在冒冒失失跟他進去了,一旦耽誤時間怎么辦”
楊皇矣瞪了一眼楊四方“以我的修為,還能有什么事不成”
楊四方被訓斥,顯然不服氣。
楊皇矣也不理會,轉頭對顧玉成說道“走一起去看看”
顧玉成見狀連忙止住楊皇矣“楊兄好意,玉成心領了。只是正如令妹之言,一旦耽誤了你的事情,那就不好了。我一人進入即可。”
楊皇矣握住馬轡,沉思須臾便說道“這樣吧,我也不隨顧兄進去,且在山谷外等上一夜,休息休息。
若明日顧兄不出來,我們也就自行離開了。”
顧玉成見楊皇矣執拗,也不好拂了楊皇矣好意,于是點頭說道“好吧。”
一行人又調頭轉向山谷。
i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