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簡淵一個人在電腦前,去看“屠宰者”作案留下的視頻。這個連環殺手真的是變態,甚至會逼著受害者穿上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然后用這樣的造型拍下一張照片,然后殺掉。
所以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受害者雖然穿著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性感魅力,但是滿臉的驚恐和害怕,還用一只手擋著。但是注定的命運無法更改。
但依舊沒有線索。
簡淵開始一個個看已經查明身份的受害者,努力尋找這些共性。但是連fib都找不到的線索,簡淵想找就更不可能了。
而且現在也確定了,不可能是群體作案,應該就是單人作案。
等一下
簡淵忽然想起來,之前不是救了一個活的人質嗎雖然這個人質后來自殺了,但既然是唯一真正接觸過兇手的人,那肯定有什么蛛絲馬跡。
可惜啊,那個人質死的太早了,要不然簡淵可以直接催眠的。但是現在,也許通過人質死前留下的蛛絲馬跡,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簡淵收拾了東西,連忙去fib的駐地。fib在得知簡淵的來意之后,也很快帶著簡淵去找線索。之所以這么迅速,就是因為fib現在是真的有點沒辦法了。線索找不到,其他專家耗不起,都要回去做別的事情。這次專案組眼看就要散件,簡淵到是變成了救命稻草。
fib的探員把相關資料給簡淵。
這個女人質回來之后,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現象嚴重。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說法很多,比如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是指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們采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其實人人都會有這種心理,但并不嚴重,而且分得清現實。只有少部分情感上習慣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才會嚴重到稱之為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程度。
之所以說人人有這種感受,其實非常簡單。假如一個人天天揍你,忽然有一天不揍你了,那你心里會不會在某一刻有一種“僥幸”的竊喜感而潛意識會把這種喜悅感,誤以為是揍你那個人給予的,所以就對那個人產生了感謝的心理。
再或者你欠了錢,別人催債,把你逼得沒辦法。但是在臨走的時候,給你扔下十塊錢讓你打車回去,你心里是不是會突然被溫暖一下因為這片刻的溫暖,就忘記了剛剛的寒冷也是這個人給的,所以就感動了,就犯賤了。
之所以會這樣,那就都乖潛意識了。早就說了,潛意識為了讓你活下去,那是不擇手段的。讓你害怕、膽怯、擔憂,甚至讓你在面對承受不了的打擊時直接瘋掉。反正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