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號探員豁然開朗,驚喜的說道“這是這個案子最新進展啊終于找到突破口了那怎么判斷這些的真假呢對了,不是有測謊的記錄嗎也不對,如果是兇手故意演出來的,那對受害者的測謊也沒有什么用。”
簡淵卻開始靜靜思考,經過噩夢里孟醫生的重重鍛煉和考驗,現在的他能力更是突飛猛進。原本已經走到死胡同的線索,在此時卻好像有了一些微微的蛛絲馬跡。
好像有什么不對勁,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簡淵看著眼前的這些資料,從各種資料和問詢,再到受害者的日記和測謊。這其中一定有
不對,自己的思維產生了懶惰。簡淵忽然意識到,在他掌握的這些資料里,有一些并不是他第一手掌握的,而是因為信任fib,所以直接接受的資料證據。那么這些沒有經過自己驗證的資料里,是不是有漏洞
fib再厲害,但簡淵還是相信自己。
因此,簡淵又把fib給的資料原原本本看了一遍,這一次不再統一相信,而是抱著質疑的思路去看。
不過一些事實性的東西無法更改,簡淵最后把目光放到了日記和測謊記錄上。針對日記的測謊,顯示全都是真實的。可fib并沒有找到真實的證據。所以fib判斷受害者是被洗腦了,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癥候群,
但如果是真實的呢現在只能往最不可能的方向去猜想。
可惜啊,這個受害者死的太早,要不然簡淵可以通過夢境的方式去一探真偽。
“十四號,測謊這種事能保持多高的正確率”簡淵問道。
十四號知道簡淵是什么意思,說道“這種不能說百分百,因為有一些訓練有素的特工,可以用自我欺騙的方式讓結果變得不準。但是受害者只是一個普通人,被綁架的時候也是學生。兇手不可能對她進行特工訓練,因為那種訓練本來就是機密,不可能外泄。就算外泄,也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還需要很多的外在支持。所以受害者說謊的可能性不大,測謊結果肯定是真的。”
簡淵看了看測謊的記錄,心里把接受到信息再過濾一遍。去掉fib主觀的想法,完全用自己的思維去想一遍。
那么這樣一來,其實只有簡單的幾個選擇。如果測謊是真的,那這個線索就是白費了。如果是假的,這樣或許可以艱難的逆推出“屠宰者”的一點消息。那么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受害者的測謊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
看看心率的波型,都是很合理的。在詢問之后進行回答,然后出現了心率的波動,這是正常回答的表現。可以說在這方面,確實沒有問題。任何一個問題的心率都是合理范圍內的。
問,答,問,答。節奏就是這樣,沒有任何的問題。
十四號探員看出了簡淵的為難,再厲害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從死人身上找出心理上的披露吧所以他已經認為這次肯定是失敗了。于是他想放棄了,說道“其實”
簡淵知道十四號探員什么意思,只是轉頭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