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的發展有些奇怪了。
其中一個女同學感覺到不對勁,說道“這樣我們不是全都變成你了的屬下了”
簡淵大怒“第一,你沒有得到我的允許就發言。第二,你沒有稱呼我為首領。同學們,有人破壞了派對的游戲,這個無趣的人似乎想讓我們一起變得無趣。”
本來感覺不對的同學,此時都被簡淵的一句話給扭轉了心思,再看向那個女生的時候都流露出不滿的神色。
排擠,就是這樣產生的。
接下來,就是命令的服從。
簡淵舉起啤酒,說道“現在我們玩一個游戲,所有人聽我的指令,站起來,或者坐下。如果有人沒有聽我的指令完成,或者因為疲倦完不成,就要罰酒”
真的是一個枯燥的游戲,但是既然是游戲,還是在課堂上,所以人都無法拒絕。
于是簡淵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不斷的重復命令所有人站起來,或者坐下。完不成的人就要喝酒。在酒精的刺激下,人們似乎接受了這樣枯燥的游戲。因為當自己可以逃避懲罰,看著別人被罰酒的時候,他們在內心居然感覺到了愉悅。
隨著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簡淵趁熱打鐵,說道“我們是一個派對,但現在更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體。既然是一個團體,那就應該有一個口號。嗯,不如這樣,我們的口號就是我們是因紀律永遠團結的征服者怎么樣”
我們是因紀律永遠團結的征服者
這個口號帶著兩層的心理暗示一個是強化紀律,也就是服從命令。另一個就是征服者,增強“人上人”的潛意識。
簡淵為了加深這種服從的意識,還進行了不斷的提問,雖然是簡單的問題,但是卻潛移默化的改變所有人。
到此為止,第一堂課結束。簡淵留下了一個作業,那就是今晚睡覺前,要大喊口號“我們是因紀律永遠團結的征服者”之后,才能睡覺。
這堂課結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被簡淵別開生面的教學方式吸引。
時間來到第二天,簡淵放棄了課堂的教學,而是帶領所有人來到戶外,通過一些整齊的動作訓練,還有對抗拔河等活動,增加所有人對“集體”的感知能力。
簡淵最后更是指揮大家來了一次合唱,唱的是一些節奏鮮明,帶有暴躁情緒的搖滾樂。伴隨唱歌的同時,還有跺腳等統一的舉動。
簡淵注意到,其中有幾個人露出了煩躁的表情,但大多數人卻覺得很有趣,甚至有幾個人露出了亢奮的表情。
面露煩躁的人,說明是自我意識比較強,面對這種服從訓練有一些反抗能力。
而那幾個亢奮的人,說明是內心比較孤獨,沒有歸屬感的人,甚至是性格內心的弱者。但是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樣的人會率先成為“首領”的忠誠簇擁。
但是,實驗才剛剛開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