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里的這些事,蘇映巧一直沒空打理店里的事,兩個店、一個作坊,一直都處于停業的狀態。
店不開,作坊自然也是不能運轉的,不然,產的米粉沒地方銷。
這讓蘇映巧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開的店,全員皆是自家人的壞處,在這種時候體現出來了!
一旦有事,便是只能歇業了事!
琢磨了一番,她覺得,有必要重新聘請人員!
至于自家人,以后退居幕后,當管理者好了!
如此,哪怕家里有事,店鋪也依然可以繼續營業,正常運轉!
雖說米粉店還有阿玉、阿易兩個非自家人,但是,最近的喜事,也都拉著他們參與了!
而且,對蘇映巧來說,以后也是要擴大產業規模的,將店開到縣城,甚至府城、省城!乃至更廣闊的地方!
到時候,肯定也是要招人的!這也就注定了,以后的店,不可能每一個店自己都去管!總是得請人來管的!
關于這個事,她特別去請教了鄭向海。
鄭向海家幾代人都是做生意的,雖然生意規模不大,但是經驗這些卻不是她一個做了兩年生意的人能比的。
得知蘇映巧的想法之后,鄭向海道:“岳母,這事,你盡管放心,招人的事,包在我的身上!我會通過自己的渠道,給你找一些靠譜的人!”
除了經驗,他還有人脈!
這也是蘇映巧不能比的!
蘇映巧發覺,自己做了兩年多的生意,其實人脈還是很窄!生意場上的人脈,回過頭來看,關鍵時候能幫上忙的,也就只有女婿!
村里的那些人際關系,在這種時候,是派不上用場的。
看來,以后,想要發展,結交一些人士,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這個事,得慢慢來,急不得。
借著這個機會,蘇映巧提了一下九月二十九要給陳旦旦辦酒席的事,讓他們全家到時候過來。
鄭向海表示一定會過來。
在蘇映巧的授意下,吳氏也回了一趟娘家,通知了吳母吳父他們,讓他們到時候過來吃酒席。
這畢竟是大房的事,而且是孫輩的事,關于請客,蘇映巧倒沒必要像之前那樣,自己每家每戶去跑了,而是讓陳大石、吳氏自己去跑。
之前陳三石的婚事,她畢竟是母親,所以,確實該是她去跑腿,這樣更顯誠意。
到了陳旦旦這里,該出面的,自然是陳大石與吳氏。
作為奶奶,她出不出面,都沒那么重要了。
這一帶的習俗,就是這樣。
所以,最近挨家挨戶去請人的,都是陳大石與吳氏。
至于書山學堂的那些人員,則由陳旦旦自己去邀請。
陳旦旦跑了一趟學堂,每個學員都邀請了,大部分人還是賣他面子的,也有個別比較高傲的,找理由拒絕了,說有事沒空。
陳旦旦現在可是秀才,在學堂,哪怕本來一些與他關系不好的,也想趁著這個機會,與他搞好關系,為以后鋪路!
當然,考了秀才不代表將來就有出息,但是,萬一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