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飄了幾日,這日終于到了北港,蘇哲彥有些暈船,所以在船上也沒能好好休息,一下船,就讓隨從在港口附近找了間客棧住下。
休息了一日,蘇哲彥終于是緩過來了,只不過這會已經是華燈初上,他也有些餓了,隨意吃了點飯食,待酒足飯飽之后,帶上隨從,開始在港口附近的商貿區轉了起來。
眼前所見燈火通明,街上行人眾多,一個個臉色紅潤,氣色很好,不時有路人的說笑聲傳來;
走在大街上,時常有沿街叫賣的小販與眾人擦肩而過,這些小販的吆喝聲也是此起彼伏,別有一番滋味;
道路兩旁的眾多鋪面此刻也是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等蘇哲彥一行人逛到一處酒樓附近時,酒樓里飯菜的陣陣香味也是傳到了一行人的鼻尖,雖然剛吃完飯,但眾人還是有再吃點的沖動,好在蘇哲彥是理智之人,不會干那損害身體之事;
這是一家粵菜酒樓,此時酒樓內氣氛是相當熱烈,不時有士子與商賈在高談闊論,每當他們說到精彩處,自會有人拍掌喝彩;
蘇哲彥聽了一會,感覺自己有些聽不懂這些人說的是什么,這也不怪蘇哲彥,實則這些人談論的都是報紙上的內容,蘇哲彥并未看過北港的報紙,聽不懂也是正常的;
越聽越感覺智力受到了侮辱,蘇哲彥趕緊遠離這處酒樓,又逛了一會,到了一處規模頗大的廣場跟前,此刻,廣場上圍滿了人,人們的視線都落在了中間的戲臺上;
明代的戲曲節目已然相當成熟了,此時場中正在表演的是《鳴鳳記》,這出戲曲以時事入劇,講的是楊繼盛等人同奸臣嚴嵩的斗爭,當臺上演到楊繼盛面斥嚴嵩的高潮部分時,場中叫好聲不絕于耳;
看得蘇哲彥是連連皺眉,只覺此地過于嘈雜,很快他就帶著隨從離開了廣場,隨著人流,蘇哲彥來到了商貿區的邊緣,這里設有多處高臺,朝周邊人打聽了一番,蘇哲彥才知道這些高臺是干什么用的。
這些高臺被稱為觀景臺,是李大特意命人建造的,說是供百姓們登高望遠之用,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個港口,所以一到晚上,北港燈火通明之時,這里就頗為熱鬧,很多百姓都是全家人一起登上高臺,欣賞北港的美麗夜景。
不多時,蘇哲彥一行人就爬到了高臺上,此時已為后世的3月份,開春了,雖已開春,但夜晚還是有些冷的,站在高臺上被風一吹,立馬有一種涼嗖嗖的感覺,眾人都是不自覺的裹了裹身上的衣服。
還別說,俯瞰著燈火通明的北港,蘇哲彥只覺此地夜景比之蘇州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讓他內心震撼不已,心想:“這般夜景要點多少蠟燭呀!”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