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東南西北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宇指一切的空間,包括東,南,西,北等一切地點,是無邊無際的;宙指一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白天,黑夜等,是無始無終的。
宇宙是由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宇宙是物質世界,在空間上它無邊無界。
時間上也無始無終。它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且處于不斷運動和發展之中。
一般理解的宇宙是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當中的所有能量、物質和事件,對于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這是從兩萬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都到當今的科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
關于宇宙起始的爭論從古延續到至今,基本上存在兩個思想學派。
許多早期的傳統,以及基督教、猶太教、和***教都認為宇宙是創生時間距離他們相當近。
十七世紀時,鄔謝爾主教算出宇宙誕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這個數目是把在舊約圣經中人物的年齡加起來而得到的1927年。
而在光恒紀前在學術界影響較大是1927年由比利時數學家勒梅特提出的“大爆炸宇宙論”。
勒梅特認為:“最初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宏觀宇宙是相對無限延伸的。”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又詳細勾畫出宇宙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于15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經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個膨脹演化過程的圖像。
關于宇宙的起源的問題,至今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現。
天文學家根據很久很久以前宇宙爆炸的線索推出,也就是當時被稱為“大爆炸”事件。
實際上大爆炸發生在完全黑暗之中,因為光不存在,所以沒有火焰。
爆炸時隨著巨大的輻射,只用了不到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也就是一瞬間,第一樣東西出現了。
一半的亞原子變成了物質,也就是組成我們自身的東西。
而另一半則變成了和物質相反的東西--反物質。
兩者相遇就會湮滅為能量,不過幸好的是物質要比反物質多,十億個亞原子里面只有一個得以幸存下來,剩下來的部分就是我們現在宇宙的組成部分。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
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復合成為通常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