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夠借著《柳泉錄》這本書,為諸位看官來介紹關于齊地之上的傳說,以及柳泉先生所記載的志異故事。
而談及用以先生之名來寫一部書,純粹是因為一個于齊地之上活了二十五載的中年油膩大叔,想要為養育了自己的故土,以及自己最為深愛的鄉梓寫上一點什么。
四萬六千丈淄河之上可謂是人杰地靈,一千二百里長城嶺下盡顯山川秀麗。
淄博。
自姜齊太公定城于淄河之畔伊始,兩千余載的時間里,不知多少英杰輩出,多少美麗傳說出現,而正是這樣一座擁有豐富底蘊的歷史名城現在人們所提起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么?
沒錯!就是淄博燒烤。當然,歸功于淄博燒烤是真香,如有幸通過此文相識,梨妹絕對要請你們搓一頓淄博燒烤。
而作為淄博的主干道之一柳泉路,每每帶著雨嫣小朋友經過時,雨嫣小朋友都會問,“為什么這條路會叫柳泉路呢?”
我寫這本書,不單單是包括雨嫣小朋友,而是之后所有齊地之上的小朋友,都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關于柳泉先生的故事,知道柳泉先生為何能夠榮膺一城之贊譽,其名可做一城之標引!
回到靈感涌現之初,純粹是恨意使然,為何會這樣說,回到19年的春節,成龍大哥的賀歲檔電影上映。
是以柳泉先生之名而命名的電影,當時得知之后,那種油然而生的自豪之感無以言語。
不知是如何討論到了賀歲檔電影,其中一名胡姓工友,此時此刻我依然還記得他那臃腫的身軀,碩口黃牙,張口便道:“那部(成龍大哥的電影),看名字便是爛片,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淄川人(先生的故里),我告訴你們,那個誰不過就是一個寫小說的,他要是都能成神探,那我還不成……了?”
我真的不知道先生之名對于一個同鄉人而言,竟然會成為一種羞恥的代名詞,便是被國際巨星所飾演,都會令他們感受到莫大的恥辱。
先生所書寫刻畫的那些人物,所塑造的那些形象,皆被世人所熟知,卻被后世同鄉嗤之以鼻,不屑先生留于后世的文化瑰寶。
而每每想起此事,仍是令我心生痛意。特別是對于我這種資深齊吹,將“晉酒楚茶名動天下,可怎抵得上淄河水香”一語掛在嘴邊之人。
如同先生書齋之名,聊,聊以自遣,這本書更像是我自娛自樂所著的產物一般。
而寫此書的初衷并不是想要證明,我,梨妹,多么了不起,而是想要證明,即便時過千載也好,百年也罷,這世間極善寫狐書異刻心之眾,仍是淄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