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漢字,現在教她們學簡體字不太現實,太難理解了,漢字的發展也是要經歷幾個時期的。
從原始時代的簡筆圖畫,也就是壁畫,到商周時期的獸骨龜甲上的甲骨文,然后是戰國時期的小篆,再到秦始皇統一的大篆,大篆雖然也叫文字,但是也叫象形文,字體十分繁復,不仔細看就會很容易看錯畫的是啥,讀大篆,基本就是靠連蒙帶猜,有的人自己寫的東西,放上幾年再看,他自己都不認識。
到了漢朝,有了隸書,文字就規范了很多,雖然也是繁體字,但是跟‘畫’這個玩意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最起碼自己寫的東西自己認不出來,這種事情已經不會發生了。
而且隸書也是和象形文字最近的一代,還是能看出不少象形文的影子,這一點上就很容易被原始人接受,她們甚至可以在字體上,找出與其相對應的東西,對于字義的理解會很容易。
現代的簡體字就不同了,跟現實的事物已經沒有了任何關系,你不可能在字形上找到字的意思,如果不是從小學習,就很難理解。
關于這一點,外國留學生最有體驗,學習中國的簡體字真的很難很難,但是讓外國人學象形文字,甚至是近代的繁體字,他們都能學得很快,這就是表意字的優勢。
漢字就是表意字,跟日韓還有歐美的表音字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星球的語言。尤其是英語,英語就是表音字,只有26個不同發音的字母,組成各種詞匯和句子,跟漢字的復雜程度比,簡直是最簡單的文字。
表意字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它怎么讀,就能從字形上看出這個字代表的意思,而日韓歐美的拼音文字,字母文字,你只能從字面上看出發音,但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所以,如果有外星文明的話,那肯定也是使用漢字的概率偏大,漢字是從圖畫中演化而來的,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種觀其形就能知其意的文字,說是宇宙通用文字也不為過。
羅沖教他們的就是隸書,不要求會寫,但是要認識,現在以學習說話為主,寫字的要求不高。
學習文字是小孩子必須完成的,而且功課量不大,也是以認字為主,學習的也是目前他們已經掌握的簡單名詞,都是一些常用字。
現在沒有紙筆,連每人擺一個沙盤的地方都沒有,想讓他們練字也不現實。
羅沖也只能拿燒黑的碳棒寫在山洞的巖壁上,讓族人們跟著自己念,每天晚飯前檢查一次功課,念不出來的晚飯減半,學的好的也有獎勵,比如羅沖用食人樹的根瘤糖漿做的糖炒栗子。
這就極大的刺激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畢竟誰跟食物有仇,她們可不想自己餓著肚子看別人吃好吃的。
~
~
~
~
~
今天還有推薦票的朋友抓緊時間了,還剩不到十分鐘,再不投就浪費了,還有,再過幾分鐘就是明天了,推薦票我也先預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