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眾人才一個個打著軟腿來到山下的一家有名的餐館。
它位于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慕田峪村里,這里的村莊和長城,這里的純凈與質樸,遠離喧囂的都市,卻恰似一處桃源圣地,讓人無限接近人之本真。
這家名字叫做“小園”的莊園飯館實際上是一家外資餐廳,是老美人薩楊與美籍華人妻子租賃了學校,在保留原有結構下將校園改造成了餐廳。
“小園”取自“校園”的諧音,其前身就是村里廢棄的小學校,經新主人的妙手回春后,仍保留了舊有的格局。
走進教室,黑板還在,上面寫滿了英文菜譜;講桌還在,變成了服務生的整理臺;報墻還在,貼滿了來就餐的客人留下的美術作品。
甚至水泥地面都是原先的,要不是新添置的餐桌餐椅和刀叉等餐具,游客還以為走進了一間真正的教室。
小園還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藝術玻璃工作室,每天13點、15點會有專業的工藝師現場表演玻璃吹制,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如果喜歡,展廳有做好的工藝成品售賣。
菜品方面,店家提供純正而健康的西餐,廚師長是加拿大人,店內很多菜式都是他的創意之作。
比如煎野菌意大利餃子,這里的做法在煮過后會再稍微煎一下,再配上番茄羅勒汁,很多外國人都愛不釋手。
小園每天都會推出特菜,均是用當日最新鮮的本地食材制作,健康而清新的滋味很值得推薦。
另外,廚師長自制的蛋糕和甜品非常驚艷,它們是約翰、簡、帕杰伊這些孩子們的最愛。
之所以來這里是因為斯諾登伯爵夫婦,京都的英倫使館的人推薦了這里,而且在餐廳里還有一些外國人早早的等著夫婦兩人的到來。
那些使館的人劉青山還是頭一回見面,即使之前去那里提車時,也是王煥生出面的,盡管那里的人屢次提出來想跟他見上一面,劉青山找各種借口躲開了。
不過今天既然躲不開,他索性一直陪著那些人,畢竟這些來人里,還有華國方面的人員,盡一些地主之誼不可避免。
直到臨近傍晚,接到了金溪善的催促電話,又玩了一天的人們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那家餐廳,不是那里的伙食有多誘人,而是很純粹的山景環境讓人流連忘返。
有自己的徒弟護著客人們,劉青山在半道上就離開了隊伍,徑直趕往京都電視臺。
(本章完)